东北网那个月18日电 生活报11日《“老弱病残孕座席”形同虚设》的报道引来读者关注,几天来,有千余名读者发短信参与讨论。多数读者认为这块“敬老牌”不该撤,也有一些人表示,本意倡导文明的“敬老牌”,如今却恰恰暴露出不文明,形同虚设就该撤。对部分省市采用设奖鼓励让座的做法,读者褒贬不一。
应该为让座立法
读者藏玉伟认为,“老弱病残孕座席”的功能是降低了,但它必竟对乘客起着提醒的作用,反映社会对弱者的关爱,所以不该撤。34位读者呼吁为“老弱病残孕座席”立法,让弱者感受爱心。读者刘恒认为,应在《城市公交车管理办法》中确定“老弱病残孕座席”统一的座位数和所设位置。健康人只能在没有弱者需要时享用,只要有老、弱、病、残、孕者上车,坐在此座位上的人必须让座。对拒不让座者,司乘人员有权处罚。
叫“爱心座”更亲切25位读者认为,叫了几十年的“老弱病残孕座席”太落伍,说起来别扭,听起来不美,应该给它起个有时代感的新名字。绝大多数人赞同叫“爱心座”或“道德椅”。读者小蔡在短信中说:“叫‘爱心座’或‘道德椅’给人以亲切感,提升了让座人的道德水准。”
道德宣传作用大
四十余位读者建议用道德语言取代“老弱病残孕座席”标识。在建设和谐社会,弘扬道德文明的今天,在公交车上设立“老弱病残孕座席”不仅没给社会文明增光,反而暴露了不文明的缺陷。公交部门应向社会征集公交车道德用语,如“车厢文明靠大家,帮助弱者是美德、“把座位让给身边的弱者,您就是最可爱的人”、“爱他人就是爱自己,老年人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将其挂在车厢最醒目处,宣传作用也很大。
各方评说物质刺激
去年8月,西安在公交车上启动了“文明乘车、有奖让座”活动,公交总公司制作了5万个书签和1千多个鼠标垫,用于发放给让座的人。长春、绍兴、烟台也都纷纷采取了有奖让座的做法。
去年11月份,哈市汽车总公司七星联运大队在哈市率先开展有奖让座活动,车队认为,乘客对这次爱心举动反映很好,对引导和培养乘客的道德情操起到推动作用。让座人每次得到一张“让座纪念卡”,20张卡可换取一张让座兑换卡,持此卡可免费乘一次车,卡上的文明用语和线路图更受乘客欢迎。
27路车队队长张立稳说,现在让座的人多了,可领取“让座纪念卡”的人不多,许多乘客用“让座是应该的”表达心意。说明弘扬美德,搞点适当的物质刺激是必要的。
发短信读者中一半以上的人认为,让座是个人修养的表现,加上“有奖”是对良好道德素质的一种亵渎,“有奖让座”不可取。
让座说到底就是一种素质,是否自觉有赖于每个人的修养程度。对老、幼、病、残、孕视而不见,扭过头去偏不让座,只能说明这种人缺乏修养,素质低下。事实上,绝大多数人还是“于无声中”助人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