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哈尔滨市老工业基地改造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2005-04-19 08:46:26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4月19日电 18日上午,在哈尔滨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今年一季度哈尔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GDP增幅符合发展规律

  记者:今年,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呈回落趋势,而我市一季度GDP增幅比较高,请您对我市一季度经济运行形势进行一下总体分析和判断?

  发言人:今年一季度,我市GDP总量实现306.4亿元,增幅达到14%,为1997年以来同期新高。对于GDP达14%的增幅,我们认为这是正常的、合理的、良好的,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哈尔滨的经济增长和全国有两年的间隔周期,我们经济冲刺和回落的时间均比全国晚两年左右。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启动于2002年下半年,去年四季度我市经济增速开始加快,今年一季度继续发力,达到了14%,比去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这符合发展规律。

  “十五”前四年,我市GDP总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在第11位,增幅排在第14位。因此,我们必须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实现自身的快发展、大发展。而且,由于我市经济规模已经较大,一旦经济增速偏低,就会出现生产能力大量闲置、企业面临困境、银行呆坏账增加等连锁负效应。所以,这一发展速度也是符合我市发展现实的,也符合我国宏观调控的方向。

  总之,今年一季度我市经济发展开局良好,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平稳快速增长,为全年完成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对全年经济运行持乐观态度。

  三驾马车拉动经济提速

  记者:从一季度我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看,我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有哪些?

  发言人: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一季度,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亿元,增长22.5%,高于上年同期9个百分点,为2000年以来同期新高;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9.3亿元,增长13.7%,高于上年同期0.6个百分点,创历史同期新高;我市海关进出口总值完成6亿美元,增长28%。其中,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最为引人关注。目前,我市的投资不是过热而是短缺,因此今年还必须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速;消费市场也比较看好,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也是最终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应实现投资和消费的同步增长,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两翼。

  老工业基地改造势头良好

  记者:大家十分关注我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情况。从一季度经济形势看,我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进展情况怎样?

  发言人:从整体上看,今年一季度我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农业备春耕生产进展顺利。今年我市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粮食播种面积将达到2258万亩,比上年增长37万亩,增长1.6%;农业投入能力也不断增强,预计今年备春耕农贷投放可达到26亿元,资金供给之多是多年少有的。第二,工业中优势产业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明显。一季度,规模以上机械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石化工业生产表现突出,实现工业增加值57.6亿元,增长51.7%,是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中,机械工业领先增长,一季度增加值完成29.4亿元,增长23.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6.1%提高到42.3%。第三,项目建设进展较好。截至去年底,全市46个列入国家计划的第一批和第二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已经开工34个,完成投资29.3亿元,占计划投资的35.9%。其中一季度开工项目两个,完成投资1.3亿元。

  农资价格上涨影响发展

  记者:今年一季度,我市经济形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请谈一下影响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发言人:从一季度的情况看,对我市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价格。一季度,我市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低于全国2.5个百分点左右,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是最低的,总的看,其走势仍处在温和可控范围之内。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据测算,在保持去年同等投入情况下,今年农民每亩投入比去年增加13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冲减了农民收入。

  工业品价格也有所上涨,截至3月末,我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相差9.2个百分点,出现了倒挂现象,挤占了企业利润空间。由于上游生产行业产品价格上涨,对下游行业进行传导造成的物价上涨,是正常的、合理的。而一些行业“顺风”涨价、定价过高是扭曲的、不合理的,必须加大控制力度。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