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领导换了账也抹了? 巴彦一农民因乡政府欠豆腐款致贫
2005-04-27 10:36:14 来源:新华网  作者:高广志 王春雨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消息:黑龙江省巴彦县华山乡毛家岭屯农民王学军怎么也没有想到,他本想用来致富的豆腐坊,却因乡政府拖欠近万元的豆腐款而使他致贫。王学军的大女儿因此辍学,儿子摔伤后没钱住院,家里连种地的钱都凑不上。此事在当地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村民们认为乡政府不能以“这是上届领导欠的钱”为由推托,应早日还清欠款。

  王学军是巴彦县华山乡有名的豆腐匠,提起他的“王二豆腐”,很多村民至今仍赞不绝口。2000年,华山乡政府职工食堂在他家赊了一年的豆腐,年底却没按时结账,并且一欠就是5年。

  在王学军家,记者看到了厚厚的一摞“赊欠豆腐凭证”,粗略数了一下,共有180多张。这些凭证中标注着购买豆腐的单位是华山乡职工食堂,货主王学军,经办人霍彦东,并注明了每次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货款。王学军告诉记者,这些白条是华山乡政府2000年全年的赊欠豆腐凭证,白条中“面额”大的几十元,最小的只有几元钱,总共8406.2元。

  据王学军介绍,2000年初,华山乡食堂曾承诺买豆腐先记账,年底统一结清。但到了年底,乡政府却以“没钱”为由拒绝还账。2001年,采购豆腐的经办人霍彦东调离食堂管理员岗位,此后乡领导也进行了调整,欠款自此迟迟要不回来。因为没有周转资金,豆腐坊无法正常经营,在2003年彻底关门。

  王学军说:“从2001年开始,我就不停地找乡领导要钱,有的时候一天就跑四五趟乡政府。一些乡干部说这是上届领导欠的钱,我们又没拿你的豆腐,找我们要不着。找到乡党委书记,他说让我找管后勤的副书记解决,可管后勤的副书记却说他这里没钱,还得找乡党委书记。就这样推来推去,直到现在也没给我解决。”

  当地群众对乡政府欠农民豆腐钱长达5年不还反响极大。一些村民表示,对于王学军家来说,这8000多元的豆腐钱就是他家的救命钱。不管是哪届领导欠的,盖的都是乡政府食堂的章,不能因为领导换了就把欠账也抹了吧。本以为政府欠的账最好要,谁能想到乡政府竟会拖欠老百姓这点血汗钱呢?

  华山乡乡长马佰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王学军索要的豆腐钱原有9406.2元,都是前任乡领导欠的,但当时并没有在乡政府入账,因此乡里可以承认,也可以不承认。考虑到他家困难,乡政府在年初已还给他1000元。现在乡里的外债多、财政紧张,没能力把剩下的钱还清。

  据了解,自从豆腐坊倒闭后,王学军夫妇就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王学军的爱人告诉记者,乡里拖欠豆腐款的5年间,大女儿因为家贫,辍学外出打工。当年开豆腐坊的借款利息也已翻到了1万多元,根本还不起。想养猪赚点钱,可是连80多元的猪仔都买不起。最近小儿子踢球时不慎摔伤了腿,连医院都住不起。马上就要春耕,可是家里没钱,一点备耕物资都没买。(完)

  短评:不妨以“豆腐款”为例搞一次先进性教育

  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更何况是政府欠的,可这件事让人觉得可气,而且荒唐。

  8000多元的豆腐欠款,不算多,可对一个农民来说,可能是一家人生活的全部希望,华山乡政府竟一欠5年,把一个本来想靠当地小有名气的“王二豆腐”致富的农民,弄得女儿辍学,儿子摔伤无钱看病,地也种不上,还欠了一屁股债。

  我们的党员干部本来是要带领农民致富的,可华山乡的做法让王学军陷入贫困。更可气的是,王学军屡次索要无果,乡干部互相推诿,甚至还振振有词地说,这是上届领导欠的钱,我们又没拿你的豆腐,找我们要不着。而更荒唐的是,该乡的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年初乡政府考虑到他家困难,已还给他1000元。看来,欠钱不还,我们还得代表农民谢谢他。

  乡政府对于没还钱也说了一些客观原因,比如说,欠款当时并没有在乡政府入账,因此乡里可以承认,也可以不承认。没在乡政府入账,欠条上却卡着乡政府职工食堂的大印,这账入哪去了呢,看来还真得好好查一查。据此说“可以不承认”,难道还想赖黄了不成,怪不得给了1000元好像施恩似的。再比如,那位乡长说,乡里的外债多、财政紧张,没能力把剩下的钱还清,我们姑且认为他说的“财政紧张”是实情,因为2004年农村统筹提留等费用取消后,乡村财政的确不如从前,可这不足万元的豆腐款从2000年就开始欠了,对于一个乡政府来说,不可能5年时间都没有能力偿还吧?究竟是没能力还呢,还是心里根本没把欠农民钱当个事?

  再说说这“外债多”,好像也不能成为不还钱的理由吧,当然也可能有“虱子多了不咬”的心理,索性就欠着了。可这一句“外债多”也让人犯嘀咕:怎么欠了那么多的外债呀,这些债务是不是都能拿到台面上来,还有多少像王学军这样的外债,这些债务是不是应该具体剖析一些。

  看来,“豆腐款”事虽小,折射的问题却不小。从表面上看,这是个诚信问题,可实质上反映了我们一些党员干部心中是否真正装着老百姓,是否真正体现了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否时时刻刻把密切联系群众,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脉联系作为我们的工作准则。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树立了正确的宗旨观念,就不会说出类似“这是上届领导的事”等“理直气壮”的话来。

  记者在农村基层发现,当前一些乡村政府拖欠农民各种款项正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矛盾,讨要欠款的农民上访不断增加,从整个社会看,小到农民要账,大到民工讨薪,我们会发现,一些政府部门在其中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有时事虽小,可影响不好,而且容易转化为一种社会情绪,就像“豆腐款”事中,老百姓就议论,本以为政府欠的账最好要,谁能想到乡政府竟会拖欠老百姓这点血汗钱呢?看来,对待“失信于民”的事可要慎之又慎。

  现在全党正在进行先进性教育,建议不妨把“豆腐款”这件小事好好剖析一下,考虑一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党员干部究竟怎么做才算执政为民。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