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4月30日电 记者从4月29日召开的哈尔滨市“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市将全面启动《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十一五”规划体系由全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部分行业规划和区、县(市)规划组成。编制规划的总体要求是科学分析判断形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强化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开放规划编制过程。
会议指出,编制“十一五”规划必须以对历史、对人民、对事业、对哈尔滨发展和振兴高度负责的态度,周密组织。“十一五”规划的性质与指向、内容与形式、方法与技术、编制与实施,都要立足一个“创”字,体现一个“新”字。要用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新的市场经济观念、全方位开放的观念去编制规划。
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史文清在会上说,“十一五”规划,应该具备一系列与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五年计划有根本区别的新特质:在规划性质上,要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进一步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注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从本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内在要求出发,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和发展诉求,整合各种发展资源和动力的导向性规划;在规划范围上,要从上下对口、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大而全”规划,进一步转变为从自身实际出发,抓住关键,突出特点,有取舍、有特色的“专而实”的规划;在规划内容上,要从单纯注重线性发展的“硬指标约束”的任务型、数量型规划,转变为统筹整合资源、人力、资本、空间、科技、信息、文化、环境、需求等多种发展要素的“系统优化和创新”的战略型、功能型规划。
史文清说,要坚持开门编规划,特别是要用好外脑,引进智力,聘请相应领域的高层次专家参加各规划编制组工作。要进一步畅通社会公众参与规划编制的渠道,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规划,要采取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等方式集中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形成规划编制工作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