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日电 的哥王海山32岁,却已开出租车12年。近日,他发明的“出租车报警器”,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在的哥中传为美谈。
2003年6月的一天,王海山受公司委派,拉着一名记者采访一名与劫匪搏斗被刺伤的的哥。采访中那位的哥讲述,自己被劫后,曾用各种方法暗示路人、交警车内有险情,结果未能引起这些人的注意。眼看车要出城了,的哥只好拼死一搏,被劫匪刺成重伤。采访时交警也反映,由于缺乏示警手段,出租车在被劫、被抢时很难及时被警方及市民发现,使劫匪屡屡得手。
王海山于是萌生了研制出租车报警器的想法。自此,他开始构思报警器的报警方式、结构。经考察他发现,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报警器、雷达跟踪仪等产品,售价昂贵,每年还要交服务费用,的哥们对这些产品望而却步。他考虑研制新型报警器,既要成本低让的哥买得起,又要报警功能强,使交警、市民很容易发现的哥的报警信号。经过反复对比,王海山脑海中逐渐形成了报警器的构成:在驾驶室安装一个暗开关,与电子元件组成的控制电路连接,在车外棚顶灯箱内分别安装红、绿灯。遇到劫匪时,的哥悄悄打开暗开关,出租车棚顶的红绿灯便交相闪耀,向外示警,而车内的劫匪对报警却不知情。
从技工学校毕业的王海山,研制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他买来有关书籍“恶补”并找专家请教。经过半年多反复试验,2004年1月,报警器样品终于完成,受到专家、的哥、交警的一致好评。2004年2月,王海山将出租车报警器的所有材料及样品报送到省知识产权局,获得支持,很快便上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
王海山的发明专利被权威机构在互联网上公布后,北京有5家投融资公司先后给他来信,商谈合作开发事宜。他没有轻易出手。他的理想是把加工企业建在哈尔滨,首先使冰城的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