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北网5月1日电 题:孙锡文只为那句入党誓言
记者杜丽华
零晨两点,他准时起床,两点半,登上垃圾运输车开始一天的工作,28年,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从来没有间断过。他就是哈尔滨市道里区城管局环卫汽车队清运工孙锡文。
近日,记者电话联系关于采访孙锡文一事,道里城管局环卫车队冯一夫队长说,他得了重感冒正在打点滴。记者问他休几天,什么时候可以上班?冯队长说,他没有休息,还照常上班。
见到孙锡文时,他刚刚从垃圾站回到队里,准备去卫生所打点滴。记者见他脸色腊黄,不时咳嗽,就对他说:“感冒发烧还哪有力气工作,为什么不休息两天?”“哪能说不干就不干,干不动再说。”孙锡文笑着说。
1977年,初中文化的孙锡文被分配到环卫系统,一干就是28年。28年来,他每天面对的是人人都讨厌却谁也离不开的垃圾。每天零晨两点起床,二点半准时从车队出发,赶往一个个垃圾站。他要做的工作就是将一筐筐、一袋袋垃圾扔到车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夏天,厚厚的工作服,背上长满了热痱子。冬天,薄线手套,常把手冻得红肿。铁钉竹签、砖头瓦块、玻璃瓶子经常会充斥在垃圾袋中,稍不留神就会把手弄伤,扎伤被割伤对他来说都成了家常便饭。
孙锡文是队里共产党员包车组的主力,他主动承担“三多地段”,即泥泞路多、外来人口多、垃圾数量多的城乡结合部,该地段的工作量是其它垃圾站的一至三倍。他带领车组人员提出“早一点出工,快一点装运”的口号,确保当日产的垃圾当日清理完毕。队友给他算比账,孙锡文每天至少清运7吨垃圾,28年清运垃圾就有7万多吨。由于他工作技术娴熟,垃圾袋扔的又快又准,同事开玩笑地说他扔垃圾的动作就像打篮球,又快又利索,像是在表演,同事送他一个外号,“垃圾筐状元”。
常年累月的体力劳动,孙锡文患上了腰肌劳损,使他不能长时间站立。整天与异味垃圾打交道,使他的嗅觉受到了严重的损伤。专家称,由于长时间在恶劣环境下导致的嗅觉功能基本丧失,并且不可治愈。
冯一夫队长告诉记者,队里清运工是最差的工种,司机算是最好的活了。队里定期培养司机,清运工人都争着报名调换岗位。组织几次提出给孙锡文调离岗位,还有机会晋升领导职务,都被他拒绝了。同事和领导问他为什么,他总是说“做工人挺好的。”
一人脏换来万人洁,孙锡文坚信自己的职业是光荣的。然而面对少数人的冷讽孙锡文还是感觉到一阵阵痛心一次他去某医院清运医疗垃圾,口渴向医院的工作人员要杯水,回应的一句话:“卫生间有水,拧开水龙头喝呗。”别人瞧不起清运工,就连孙锡文的妻子也看不起他。孩子上学填表,妈妈不让填父亲的职业是垃圾清运工,怕孩子在老师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妻子不理解他为什么一定要干清运工,嘲讽他说,你是不在大脑有毛病,工作那么脏,干一辈子也没出息,并三番五次以离婚相要挟让他更换岗位,孙锡文都拒绝了。最终妻子还是与他离婚了。
后经朋友介绍,孙锡文与勤快、贤惠的雷树芝喜结连理。“我现在的老婆非常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孙锡文说,他坚持要带记者去看看她的妻子。见到雷树芝时,她正在自家开的小吃部中忙活着。她告诉记者,她曾在凌晨与孙锡文一块儿去清运垃圾,真正体会到丈夫工作的艰辛。她每天凌晨二点之前起床,为丈夫准备好饭菜。记者看到站在一旁的孙锡文脸上
如今,孙锡文也可以随时离开垃圾清运工这个岗位,领导表示只要一句话。“那你怎么想?”记者试探着问。“只要不得重病,我一定干到退休。”孙锡文干脆地回答道。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孙锡文最后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坚持?”他憨厚地笑了:“因为1984年我在入党申请书中写了一句话,我要干一辈子垃圾清运工,为人民扔一辈子垃圾。我不能违背这个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