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直击鹤岗“4·6”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2005-05-03 08:14:33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3日电 4月初,地处黑龙江省东部的鹤岗市诚大煤矿因井下起火,采取封闭主、副井口的常规措施灭火,但由于煤矿方面并未认识到这一做法存在的隐患,致使4月6日晚,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顺着地下裂隙渗入居民家中,造成一起一死四伤的中毒事件。经检测,封闭后主井井口一氧化碳浓度达1600ppm,超限近67倍,住在矿井附近的41户居民生命受到威胁。



出事井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造成这起事故的诚大煤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民房地处采矿沉陷、回填区上方,地层、地表有裂隙,有害气体容易渗出,也是导致中毒事件的不可忽视的间接原因。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鹤岗市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类似中毒事故。
    

    一氧化碳,在深夜渗出

    今年65岁的卢永志在事发的诚大煤矿做绞车工。4月6日晚21时左右,住在卢永志家的外孙女觉得胸口发闷,头痛难忍。她打开灯去叫奶奶,发现奶奶昏迷不能答话,再看爷爷,“闭着眼睛,嘴角流着黄水”,已经没了呼吸。她双腿发软,磕磕绊绊地跑出了家门,喊人来救爷爷奶奶。

    卢永志的大哥卢永相听说弟弟出事了,领着儿子去救人。等他们赶到时,卢永志已经死亡,卢永志的老伴和外孙女被送到鹤矿集团总医院抢救。忙到半夜的时候,卢家给110打了报警电话。
    

    情况紧急,20余户居民连夜疏散

 

    4月7日零时10分左右,鹤岗市东山区三街派出所接到了市公安局110转来的报警电话,辖区二委四组一户居民发生不明气体中毒,派出所民警立即赶赴现场。



出事地点

    在出事的诚大煤矿东南方,除了卢家外还有三户人家。民警先敲一姓周的人家,半天没有回音。此时赶到的所长徐立宏着急了,他让民警先跳墙进院叫门,“谢天谢地,家中老太太和一个孩子都没事。”敲高家房门的时候,隔着窗子,屋里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民警急敲一户姓钟人家的门,夫妻俩和孩子都平安无事,民警向钟家人借来一把手电筒,隔着窗子一照,高家南北炕上都没人,大家松了一口气。

  经检测,死者家中一氧化碳超标近67倍
    

    在鹤矿集团总医院,中毒的卢家人被诊断为一氧化碳中毒。据鹤岗市东山区煤炭局总工程师刘洪渠介绍,按照有关规定,井下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4ppm就必须停止生产了。“4·6”事故发生后,他带着一氧化碳检测仪来到卢永志家,发现那里的一氧化碳浓度高达1600ppm,超标近67倍。

    经检测,诚大煤矿附近的41户居民中,一氧化碳超标的有6家。



出事地点

    接到有关部门报告后,鹤岗市政府、市安监局等部门紧急成立了事故调查领导小组,下设事故调查组、技术鉴定组、善后处理组三个工作组,对确保受伤人员治疗、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灾害、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进行事故原因调查、提出处理意见等工作做出部署。辖区办事处、派出所等部门向居民发出疏散通知,要求他们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区,区政府为每户搬家居民提供了200元的搬迁费。
    
   经认定,“4·6”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在造成一死四伤惨剧的“4·6”事故中,泄漏的不明气体最终被确认是来自矿井下的一氧化碳。据事故调查组提供的情况报告显示,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诚大煤矿进下发火,封闭主、副井口,造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大量存在于井筒巷道内,井筒上方岩层为沉陷回填区,一氧化碳顺着裂隙渗入居民家中。经事故调查组分析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

    诚大煤矿主管安全的副矿长李乃然和煤矿技术负责人刘刚,因对井下发火封闭井口可能造成一氧化碳渗出估计不足,未对地面居民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未及时通知并疏散附近居民,导致事故发生,对事故负有主要责任。调查组建议给予这二人撤职处分。
    
    塌陷区居民的“心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造成了“4·6”事故,诚大煤矿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民房地处采矿沉陷、回填区上方,地层、地表有裂隙,有害气体容易渗出,也是导致中毒事件的不可忽视的间接原因。



正在搬家的附近居民

    据鹤岗市东山区煤炭局总工程师刘洪渠介绍,诚大煤矿附近是煤矿塌陷区,地下煤层采空后造成了地面下陷。在这里,一氧化碳渗出造成的中毒事件每年都有,有的人家因此已经搬走了。

    据介绍,鹤岗煤田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6公里,面积约252平方公里。与其它煤矿城市相比,鹤岗市沉陷区的采空与沉陷面积都比较大,全市各矿都有不同程度的沉陷区,而且采空区正在每年130厘米的速度下沉,地表沉陷面积还将进一步扩大。

    据了解,沉陷区给百姓造成的危害正在逐年扩大,这里城下有煤田,矿上有城市,煤田和城区交织在一起,沉陷区居民和基础设施密度大,近几年,房屋倒塌和人身伤亡事故屡有发生。

    为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和灾害,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投资12亿余元对鹤岗沉陷区进行治理,这一工程计划从2004年至2006年完成。计划新建住宅建筑总面积97.685万平方米,安置居民16269户。
 
    搬离塌陷区,居民心中的梦

     鹤岗“4·6”一氧化碳泄漏事故发生后,当地的政府工作人员挨家动员居民搬家,以避免类似事故再度发生。

    在泥泞的小路上,记者遇到一位拎着水桶的女孩,她叫李新楠,今年17岁,家里只有她和姐姐,“漏毒气那天晚上我和姐姐没在家,后来听说了,心里特别害怕。这儿总发生中毒的事。”李新楠说她们在等父亲从外地回来,晚上就去找熟人家对付一宿。

    身有残疾的姜维营告诉记者,这一片儿的居民家里一般只有一个人在矿上下井,一个月挣1000块钱,养活一家人都难,哪有钱搬出去买房子。

    居民侯龙芳苦说:“谁想在这地方担惊受怕呀!市里照顾的楼房一平方米也要五六百元,住50平方米的楼房,也要3万元,这么多钱哭也哭不来呀!”邻居们说,侯龙芳和丈夫都没有固定工作,丈夫每天去劳务市场打零工度日,一个月挣三四百元,16岁的儿子正在上初中,日子过得很难。

    据了解,按照目前的救助政策,生活并不富裕的塌陷区居民要想买房搬迁实非易事,即使能搬进去,每月的水、电、煤气等日常开销也花费不起。据悉,鹤岗市正在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责任编辑: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