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5月8日电 杨子荣纪念馆扩建工程即将竣工,将于5月底试开放,8月1日前正式向社会开放。
杨子荣纪念馆始建于1966年,是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又被列为全国烈士纪念物重点保护单位,每年有十几万人次到这里参观。2003年,黑龙江省海林市决定投资1000万元修缮杨子荣纪念馆。消息传开,社会各界纷纷捐助。杨子荣排的7位老排长,曾专程赶来为扩建工程捐款2.8万元。今年4月26日,沈阳军区又为扩建工程捐赠50万元。目前,扩建工程已累计接受社会捐助近200万元。
扩建后的杨子荣纪念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挺进东北,进驻海林;斗智斗勇,智取匪首;英雄永生,名垂青史;英雄土地的沧桑巨变。![]() |
杨子荣 |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出生在山东省牟平县(现烟台市牟平区)城南一个叫峡河的小山村。父亲杨世恩是个泥瓦匠,母亲宋学芝是个刚强的农村妇女。
1929年,胶东地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2岁的杨子荣在母亲的安排下,去安东投靠父亲。开始父亲让他去上学。两年后,杨子荣到姐姐做工的缫丝厂干活,以挣钱补贴家用。但是好景不长。杨子荣三年学徒期刚满,厂子裁人,杨子荣被赶出工厂大门。无奈之下,杨子荣就到码头搬木头、扛大包,到鸭绿江江边放木排、当船工。1938年底,他在鞍山千山采矿区找了一份当采矿工的活儿。矿区的活儿也不是好干的,不仅有生命危险,还要常常忍受日本监工的打骂。最让他不能忍受的是,看到日本监工毒打自己的工友。一次,他实在是看不下去,夺过监工的皮鞭,为自己的工友出了气,但他自己也无法在矿山呆下去了,在工友的帮助下,杨子荣逃离了矿山,回到了老家牟平。这一年是1943年春,杨子荣26岁。
1946年1月,杨子荣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7年2月23日,杨子荣和几个侦察员在一个叫闹枝沟的地方,发现了土匪窝藏的地点——一座冒着炊烟的“马架房子”。为了不惊动土匪,在离窝棚三四百米的地方,杨子荣命令侦察员们匍匐前进,慢慢向窝棚靠近。在确定土匪没有发现以后,杨子荣和几个侦察员一齐向房内猛扑过去,大喊一声:“不许动,举起手来!”慌乱中有土匪开始操枪,杨子荣立即扣动匣枪扳机,可能是天气太冷,枪针受冻,枪没有打响,其他战士也立即向屋内射击,也没有打响。这时,从屋里射出一颗子弹,正好打中杨子荣的胸膛,杨子荣晃了几晃,便倒了下去。
杨子荣牺牲时年仅30岁,参军只有一年多时间。从1946年2月进驻海林剿匪,他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多次立功受奖,并被评为战斗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