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专家为粮食市场"把脉" 今年大豆水稻价格将稳中有升
2005-05-09 09:42:34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杨兴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5月9日电 大豆、玉米、水稻是市主要农作物,今年收益如何是政府、企业及农民共同关心的问题。在近日举行的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及供求形势分析会上,省天琪期货公司业务总监马明旺,对此作出了形势分析。

  大豆效益与去年持平或略升

  马明旺说,大豆是黑龙江省的优势作物,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商品量也居全国首位。大豆是中国最早放开的农产品之一,其价格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大豆也是中国的严重供不应求的农产品,国内需求要靠大量的进口来满足。

  据中国植物油协会的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油用大豆约需2700万吨,食用大豆约需900万吨,合计大豆总需求约3600万吨,但同时,中国国产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却徘徊不前,2004年中国大豆产量为1800万吨,中国不得不大量进口大豆以满足国内需求。2004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了2022万吨,连续两年超过了国产大豆的产量,国内油脂企业(尤其是南方沿海油脂企业)2/3以上的货源需由进口大豆来供给,进口大豆的价格成为影响国内大豆价格的重要因素。

  预计2005年国外、国内大豆播种面积都将减少,预计2005年秋季以后,与去年同期相比,国内大豆价格将可能有所上涨,同2004年相比,2005年大豆种植效益会维持去年水平或略有上升。

  玉米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马明旺认为,2004-2005年度,国内玉米产量大于销量,制约玉米价格的上涨幅度。

  马明旺说,从消费趋势分析,我国玉米消费构成主要为饲料使用、工业消费、食用消费。综合判断,2005年我国玉米总体供略大于求,年度玉米的供需格局基调将以消化历史性增产压力为主。据权威机构对饲料行业的分析,2004年国内饲料玉米消费9400万吨,2005年用量预计持平或略有增加。工业玉米消费是玉米消费最大的热点,预计2005年工业消费增加10%,总量达到1550万~1600万吨,本年度我国玉米市场供需基本平衡。虽然国家鼓励和推动玉米出口,但全年出口量不会超过800万吨,因此不会影响国内供需平衡。

  综上所述,近期国内玉米市场由于出口拉动东北产地出现了一波上涨行情,目前产区价格坚挺,但销区和港口却稳中偏弱,饲料养殖业对原料玉米需求偏淡,未能支撑玉米价格继续走高,市场集中供给压力仍是客观存在的,后期支持价格大幅上涨的条件还不具备,2005年全国玉米意向播种面积又呈增加态势,此外从国际玉米市场供求形势看,全球玉米呈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局面,国内玉米价格上涨空间也较为有限。

  稻米价格将稳中有升

  马明旺说,最近4年来,我国大米的产量明显低于消费量,2002-2003年度缺口高达2200万吨,2004年虽然我国水稻丰收,产量迅速回升至1.25亿吨以上,不过距离年度消费量仍有1000万吨左右的差距,5年来我国大米库存迅速下降,和5年前相比降幅超过60%,2005年我国大米的供需缺口仍将存在,这将从根本上支撑大米价格稳中有升。

  由于稻谷的进口替代作用最小,国际市场上大米的贸易有限,每年国际稻米贸易量不到生产量的6%。近年国际市场大米贸易量每年仅为2300-2500万吨,只相当于小麦的1/5。根据美国农业部的预测数据,2004年度全球大米贸易量为2490万吨。要购进数百万吨大米就会对国际市场产生较严重的影响。短时期内我国大规模进口大米可能性不大,我国的大米需求应立足于自力更生解决。

  2005年我国稻米产量尽管将继续恢复性增长,但增幅将明显缩小,当年仍未能达到产需平衡,全国稻米市场紧平衡态势仍未改变,进口量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国家一方面会采取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稻谷生产,另一方面也会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保持粮食价格在一个合理的价位运行。预计2005年上半年稻米价格将继续在较高价位平台振荡运行。

责任编辑:刘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