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5月11日电 按照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总体要求,针对分析评议阶段查找出的突出问题,市建委本着早改、真改、快改的原则,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整改,从而加快哈尔滨城市建设发展,让城市环境以人为本,更适宜人居。
解决交通拥堵构筑现代化格局
针对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现状,市建委提出:“坚持功能建设先行,实施路桥重点工程,加快构筑城市现代化交通格局”。
———加快交通大项目建设。预计今年将启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和至少一项跨松花江大桥或隧道工程。到2008年末,建成长14.4公里的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完成三环路西段跨江桥工程,实施道外二十道街跨江桥、经纬街过江隧道工程和三环路工程。
———实施城区路网改造工程。今年,将实施工农大街、南勋街、通乡街等17项道路改造工程,完成汉祥街、大庆副路等85条道路维修改造任务。到2008年末,将打通拓宽文昌街、安发街、道外二十道街等50条“断头路”、“卡脖路”,新建宣化先锋、文昌、公滨、和兴等4座大型立交桥,新建改造道路面积500万平方米。维修街路500条。
缓解环境污染加快生态建设
针对我市目前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市建委提出:“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生态环境工程,加快建设绿色城市”。
———用绿地工程扩大城市绿肺。加快城市“三横三纵”绿色廊道建设,大幅度增加城市绿量。城区全年新增绿地600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3.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7.31平方米。
———用清水工程改善城市用水环境。加快磨盘山供水工程建设,确保2006年向城市供水;启动何家沟综合整治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将何家沟建成城市西部地区生态绿化长廊;完成沿江污水截流工程和太平污水处理厂建设,使城市污水处理率由目前的32%跃升到2008年的60%。
———用蓝天工程改变城市空气质量。完成道里区集中供热二期工程,启动城市西南部集中供热、松北—呼兰集中供热、道外绿化小区集中供热、三电厂热电改造等大型集中供热工程,新增集中供热面积8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由55%提高到60%。
突显城市历史景观建设提升品位
市建委提出坚持突出特色品位,实施景观建设工程,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完成中央大街综合整治三期后续工程,对尚志大街至通江街、友谊路至经纬街区域内步行街全部辅街进行整治,扩展步行街景区空间;继续实施沿江风景长廊改造二期工程,启动道外区段改造,分步实施广场建设,改善沿江地区环境质量;完成柳树街、天恒大街等9条景观街路升级改造,提高环境档次;分期分批启动11处教堂寺庙和俄罗斯、荷兰等外国领事馆遗址区域综合整治工程,年内力争完成一两处示范工程。
改善市容环境为百姓营造舒适空间
市建委提出,坚持为民服务战略,实施城市环境容貌建设,大幅度提升城市环境质量,让百姓日常休闲生活环境更惬意。完成松花江南岸区域、会展中心旅游线路周边、机场迎宾大道两侧、秋林地区、高丽中心广场等重点区域整治;辟建香坊区啤酒广场,完成南岗区创业园、俄罗斯河园二期工程等,增加群众休闲场所;打亮20座人行天桥和车行桥桥体,对51条一类街路灯饰广告进行统一规范,城区亮灯率达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