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1日电 黑龙江省迄今为止在龙江县发现了第一处地下喀斯特溶洞,当地政府经过一段时期的酝酿,准备将其作为旅游项目开发,但这个喀斯特溶洞所处地区由于常年放炮采石,溶洞内已被大量落石堵死,是否有开发价值有待进一步论证。11日下午,省旅游局领导将对该喀斯特溶洞进行考察。
据龙江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邹向前介绍,这个溶洞于去年被专家认定为喀斯特溶洞,它位于龙江县双龙山西北坡的地表下10米—30米大理石岩层中,地理坐标为北纬47度20、东经122度41,海拔454米,距离县城47公里。1995年,县文物部门和省地质七O六队分别在该区域进行文物普查和矿产勘察时,当地群众反映在采石场放炮时发现此洞,由于当时人们的认识程度不高,喀斯特溶洞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后来,该地区常年进行放炮采石,溶洞内被大量落石堵死,给勘测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邹向前说,到目前为止,经过地质人员对清理的洞口部分初步踏查后发现,从洞口向东延伸最长约五十米,在离洞口二十多米处有一小洞,小洞能延伸约三十米,在小洞内发现深水潭。现在,洞内有碎石3000立方米。
据进过喀斯特溶洞的当地农民介绍,他们在洞内行走了五六里,发现了多处小洞,有的洞中套洞,有的洞上有洞,有的洞下藏洞;溶洞中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湿度较大而且洞很深。
邹向前告诉记者,龙江县喀斯特溶洞的形成距今已有2.5亿—2.85亿年,它的发现对高纬度地区的古地质、古环境、古气候及其演化规律等提供了有力证据,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如果能开发出来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喀斯特溶洞一般形成于雨水或水系比较丰富的地方,而像龙江县喀斯特溶洞这样形成于干旱地区的情况实属少见,它填补了黑龙江省西部喀斯特洞穴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