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5月12日电 低、降水多、日照少,这些往年并不多见的异常气候,今春同时袭向我省春耕生产,致使全省大田播期拖后7~10天,播种进度比上年慢21个百分点;水稻秧苗生长缓慢,部分苗床发生病害。不容乐观的是,据气象部门预报,5月中旬我省还没有明显的强升温天气,气温偏低、降水偏多的趋势不会发生大的改变,更进一步增加了春耕生产的难度,从而威胁着全年的农业生产。为最大限度地减轻不利气候条件造成的影响,11日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有关农业专家,请他们针对各种作物的特点,把脉支招,确保丰产增收。
玉米催芽散墒 防草荒保质保量抢农时
作为主栽粮食品种,播种面积多达3000万亩的玉米对黑龙江省粮食总产的影响举足轻重,不良气候条件对玉米播种的影响备受关注。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张相英说,正常情况下,我省玉米播种从4月25日开始,到5月15日结束;而今年全省玉米播期拖后多达10天,目前北部和东部还有很多地方因为涝象严重没有播种,中南部地区稍好些,基本接近尾声。播期拖后对玉米产量影响明显,严重的甚至出现贪青晚熟,导致绝产;而且,早期播种的玉米因播后低温还会出现粉种烂籽现象,造成缺苗断垄。
针对当前情况,张相英认为一次播种保全苗已成玉米丰产的重要前提。要实现这一目标,既要抢农时又要高标准严要求保证播种质量,切忌发生墒情好种瞎地现象。他说,目前播期已经拖后,如出苗不好再补种,时间上来不及;不补种,依目前条件看,长势不旺的三类苗很难成熟。因此土壤墒情适中的地方,要发挥大型农业机械作业速度快、播种质量高的优势,努力扩大机播面积;土壤湿度较大、机械进不了地的,要采取畜力耲摆种和人工刨埯种,努力缩短播期;特别要克服播期已经拖后、土壤及气候条件差,干脆就粗放播种的心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适宜的播种深度,土壤湿度大的地块应适当浅播浅种,并隔天镇压;整地标准要高,播种环节要细,做到用种精量、下籽均匀、深浅一致、覆土严密,加速种子萌发出苗。
对播期拖后造成的积温不够、生育期不足问题,张相英提出4点增温促熟的补救措施。一是催芽,催大芽种植,有条件的可搞育苗移栽。此举可抢夺积温50℃80℃。需注意的是机械播种不能催大芽、要催小芽;播种时要注意芽向上、根向下,减少拱土时间,促进幼芽快速生长。二是涝象较重的低洼易涝和明水地块,要及时排水散墒,播期拖后过多的,应审时度势,不可盲目抢种,及时更换早熟品种或改种大豆、青储玉米也是明智的选择。三是放寒增温,抓好铲前趟一犁、深松及铲趟管理,通过铲趟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四是在田间管理上突出“早”字,提早防治病虫害,早铲早趟早间苗,以促进生长。水稻控水壮根防立枯适时移栽是关键
苗小、苗弱甚至苗病,水稻如何能高产?
当前威胁水稻生产的主要问题是低温造成秧苗生长缓慢,立枯病发生早、范围大。苗小、苗弱甚至苗病,如何能高产?素有“南袁北徐”美誉的我国著名水稻专家、省农垦科学院研究员、82岁高龄的徐一戊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尽管水稻秧苗质量普遍不高,但只要技术措施到位,完全可以在后期得到弥补;关键是引导农民一定要在5月15~25日之间插秧,坚决不插六月秧;同时注意控水适温壮根促苗,防止徒长。
徐老说,从现在情况看,黑龙江省水稻秧龄普遍晚0.5~1个叶,但苗小也要插在丰产期,及时挪到地里。因为通过适当的水肥管理,小苗足可以在后期生长中撵上正常生育龄,不影响分蘖孕穗;相反地,移栽晚了,会导致晚熟减产。当前不少地方农民还按部就班地等待秧苗长大,以致泡田整地拖后,这将会造成人为拖后播期。针对今年特殊情况,应以农时为令,抓紧泡田,育苗后期和插秧并行,缩短作业时间。另一个误区就是盲目增温催苗,这会导致秧苗徒长,根系不壮,是水稻生产的最大隐患。育苗棚内的温度应严格控制在28℃以内,并注意控水,以利立枯病的防治。
针对苗小问题,许老说补救办法也很多,一是可通过增加穴数适当密植保证产量;二是做好“三带移栽”,即带肥、带药、带增产菌移栽;三是加强水肥管理促其生长,如控制氮、磷、钾肥比例,基肥、孽肥、调节肥、穗肥分期施用,浅水灌溉,增温促孽等等。大豆分段作业不强种包衣防病保株数
大豆丰收 抢种不强种
比水稻、玉米形势稍好的是,当前大豆播种生长的温度条件已经具备,只是部分地区涝象严重无法作业。省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杨微为此开出了抢种不强种、包衣防病保株数的应对之策。
杨微说,保证单位面积的保苗株数是大豆获得高产的必要条件。我省南部地区每公顷应保苗20~30万株,北部地区应保苗28~35万株。为做到这点,首先要深耕整地、精选种子、进行包衣,种植时注意种肥分层。针对部分地块水大无法作业的现状,杨微建议农民朋友抢晴天播种,分段作业,洼地排水与岗地播种同步进行;但抢种不强种,播期严重滞后的,如二、三积温带到5月中旬还没播种,就要考虑更换早熟品种,并适当密植,以保安全成熟不减产。另外,土壤湿度大易导致病虫害多发,因此封闭除草、病虫防治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