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3日电 哈尔滨市霞曼街居民林大妈被“中国电信业务员”骗走话费的报道,在市民中引起共鸣。几天来,许多市民致电反映与林大妈类似的遭遇,不满“中国电信”低价销售电话卡,登门“业务员”真假难辨,让居民为难。
香坊区一位居民反映,去年初,自己家也曾经来过两个自称中国电信业务员的女子,戴着“中国电信”的胸卡,手里拿着“中国电信”的工单,宣传说打长途每分钟只花一角钱,长途话费用不了可转存下一年、也可转成市话费,骗走了300元。发现上当后,他曾多次到中国电信中山路的营业厅反映情况,要求退款,跑了不下20次,光车费就花了几十元,费尽口舌话费也没有退回。这位居民说,“上访”时中国电信工作人员解释说,本公司的正规业务员到居民家登门服务,市民需拨打电话确认这些人的身份,我认为这只是借口。如果这家公司不用这种扰民方式推销的话,骗子怎么能有骗老百姓的机会和借口?老百姓有谁懂得打电话确认业务员身份的繁琐手续?中国电信业务员真真假假,让市民怎么还敢相信这家公司?
南岗区李老太先后两次致电本报,叙述被“中国电信业务员”骗话费的经历,表达精神受到伤害后的愤懑。她说,“中国电信”电话卡100元钱的就卖20多元,骗子看有那么多的钱可挣,才变着花样儿买卡来骗人,出了事儿公司一推六二五不肯负责任,让老百姓寒心。再说,他们的业务员真的假的都有,让市民咋能分辨?公司的人把市场搞乱了的责任推到市民身上就更不讲理了。“中国电信”要不就把话费降低落到明处,要不就别出售折扣那么低的电话卡。公司把风险转嫁给市民,这样做有违商业道德,必将失去市民信任。
大学教师杨先生在来电中说,中国电信低价倾销不仅扰乱了通讯市场秩序,长此以往也会使其公司信誉受损。他说,电信企业独有的资源是国家及纳税人赋予的,他们本身应该珍惜。明明是自己扰乱了市场,还把责任推到老百姓身上,还有何诚信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