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有商家以假乱真 莫让假食品认证迷了眼
2005-05-14 07:41:07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张爱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5月14日电 食品安全是关系市民身体健康的大事,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与食品相关的各种认证、标志且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然而这些用来约束生产企业自律的标志却被一些狡诈的商家巧妙利用,成了欺骗消费者的手段。

  在道里区一个卖土特产品的小店,干香菇、山木耳、干果等产品都穿着“绿色”包装,据说都是来自未受污染的林区,绿色健康。经业内人士指点,记者才注意到这只是一个印在包装袋上的形似“绿色食品”标志的商标。据介绍,现在许多小生产商为了迎合消费者愿意购买绿色健康食品这一心理,将自家的食品商标“巧妙”设计成类似于绿色食品或保健食品认证印鉴的式样,不知情的消费者很少仔细观察各种标志而上当。

  除了这种鱼目混珠的假认证外,就是有正规的食品认证的产品消费者也应该留心。据介绍,根据相关认证标志的规范,食品类认证标志的使用权自批准之日起有效期为三年,超过有效期必须重新申请才能继续使用。而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节省再次申请的费用,将已经“超过期限”的认证继续印制在产品外包装上,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在市场上转转,除了绿色食品标志、“QS”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外,一些食品还有中国名牌认证或国家免检认证。4此,专业人士介绍,不论是中国名牌认证还是国家免检认证都不可能等同于“QS”,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米、面、油、醋和酱油这老五类食品都必须印有“QS”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其他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方便面、饼干等食品也被列入第二批执行市场准入的产品。如果上述老五类食品目前仍没有“QS”市场准入标志,即使事先获得了中国名牌认证或国家免检认证也不算合法销售。

责任编辑: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