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鸡西:有了“四大员”安全不犯难
2005-05-14 17:44:38 来源:  作者:刘剑风 李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4日电 “从前下井督查,我们都怕把自己的老命搭上。现在,安全感大大增强了。”王学礼,原鸡西矿业集团张新煤矿生产矿长,现被聘为二道河子安全质量督导站站长。在煤矿干了一辈子的他,对煤矿安全生产最有发言权。

  鸡西煤炭生产历史长达99年。现有小煤矿509对。井深巷远瓦斯大,安全欠账多,人才流失严重,生产装备简单,从业人员素质低,现场管理薄弱。“烂摊子”里保安全,难。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迎难而上。

  高薪聘专家当好“四大员”

  过去,鸡西市煤矿安全监察部门查遍所有矿井,最快也得4个月。由于许多矿井“管事的不懂,懂的不管事”,新上安全设备形同虚设,安全隐患难除。

  为了走出这个“怪圈”,市政府以每月1000元钱的高薪,聘用了原鸡西矿务局系统86名退休老矿长、老专家,到覆盖全市3县6区的15个安全质量督导站任职。他们的任务是,当好地方煤矿的安全检查、质量标准化指导、特殊工种培训、职工安全意识教育“四大员”。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天每组检查40多个矿井。安全隐患当天汇总到监察支队,第二天就能摆上主管市长的办公桌。安全隐患信息每周一排队、一总结,为决策提供了最好的依据。

  从前,密山市某煤矿存在安全隐患,监察人员发现后限期20天整改。结果,因为该矿没人懂安全,一切照旧。督导站成立后,在密山,6位老同志一连30天吃住在山上,煤矿安全工作整体大变样。

  下大力气投入安全监控

  他们还构筑起井下瓦检员检测、便携预防和监测监控三道防线,在全省首家实现了地方煤矿信息化管理。全市347处生产矿井上齐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初步实现了煤矿企业、县(市)区监控站和市煤矿安全监控中心三级联网。2004年新增瓦斯便携仪5000台,增配瓦检员390多人,增设洒水消尘管路14000多米,全市78%的矿井推广使用了风煤钻。据粗略统计,2004年全市平均每个矿井安全投入20万元,为近年来之最。

  去年以来,通过监测监控和检查,全市发现瓦斯超限613次,停风机和停主扇340次,监控中心接到报警20多起,及时有效地消灭事故于萌芽状态。

  实行有奖举报

  鸡西矿井分布在2.25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内,最远矿井距离市区180多公里。山高路远,非法小矿井藏身不露。如何挖出潜在的安全隐患?

  去年5月26日,市政府下发文件,在全省率先推出非法煤矿有奖举报制度。市煤矿安全监察执法支队开通3部电话,24小时受理群众举报。最高奖励5000元。11月,又对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实行了有奖举报。

  一年来,全市共打掉人背肩扛的非法矿井84处,国土部门查处了10起破坏矿产资源案件,公安部门立案10起刑事案件,依法处理责任人和犯罪分子26人。一双双握紧的拳头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

  “先拣安全的西瓜,后拣安全的芝麻。”副市长徐振林告诉记者:“一年来鸡西出台煤矿安全方面的文件规定,采取的措施招法,是过去30年的总和,工作力度更是前所未有。对此我最有发言权。”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