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3日电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一定要在死前找到对我施恩的老妹子,这是我的心愿。”为了找到曾经慷慨解囊救助的恩人,81岁的老人薛振邦苦苦寻找了52年。前不久,薛振邦终于找到了恩人潘桂云,并与之相见,了却了心愿。16日,记者就这段感人的故事进行了采访。
52年前受恩10元钱
今年年初,铁力市居民鲁志才突然收到绥化市朋友薛振邦的来信,信中除了问候外,主要的内容是请求鲁志才帮助寻找一位名叫潘桂云的人。她是薛振邦50年前的一位大恩人。
薛振邦是绥化铁路部门的一名职工,因为身体不好,1952年便办理了停薪留职,之后一直在山东省龙口市老家养病。1953年7月病愈后,他便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从龙口市返回绥化市上班。由于长时间没有工作,薛振邦的生活一直很拮据。这次出行,薛振邦身上只带了65元的路费。当时,从山东到黑龙江还没有直达的火车,他们要通过坐人力车、汽车到山东潍坊火车站乘火车,到济南后还要再换火车。可是,当他们到达济南后,身上的钱已经花得所剩无几,而且当时又赶上发大水,火车停运,不知何时才能通车,天天呆在候车室里,薛振邦一家五口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去山东省莱州市平度县老家探亲后准备返回铁力市的21岁的潘桂云,在济南火车站候车室等车的时候,发现邻座一位领着媳妇和三个孩子的男人总是长吁短叹,满脸愁苦的样子。当潘桂云了解到薛振邦的难处后,二话没说,从口袋中拿出10元钱送到薛振邦手中,还问他够不够?
几天之后,火车开通了。薛振邦一家和潘桂云一起登上了火车。到了绥化市后,潘桂云将薛振邦一家五口人送下了火车。面对这位素不相识的大恩人,薛振邦只有无尽的感激。分手时,薛振邦将自己的一张照片送给了潘桂云留作纪念。写信求友帮寻恩人
薛振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知道,当年,10元钱几乎是三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50多年来对,薛振邦从来没有停止过寻找恩人潘桂云。
1954年,薛振邦曾利用公出的机会到铁力市寻找潘桂云,但没有找到。以后,薛振邦工作又经常调转,加上身体多病,他寻找恩人潘桂云的想法总不能如愿。
时间如水,52年的时光转眼即逝。今年,薛振邦突然想到了远在铁力市的朋友鲁志才,并写信求他帮助寻找恩人。鲁志才被老朋友的这番心意打动,为了完成老朋友的心愿,82岁的鲁志才立即让儿子鲁贵林办理此事。
经过多方打听走访,鲁贵林终于将已搬迁到铁力市城南的潘桂云找到。潘桂云1953年7月回到铁力后,和父母一起在农村种地。1960年到党校食堂找到一份工作,后被调到旅社当服务员,一直到1980年退休。
半个世纪后牵手恩人
当潘桂云得知薛振邦在寻找她时,她非常高兴。面对记者的采访,她说:“我哪里是什么恩人,谁还没有个为难遭灾的时候,能帮就帮一把,再说都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谁还会把这件事记在心里。”
为了实现老人多年的梦想,在儿孙们的帮助下,4月末,薛振邦乘车从绥化来到潘桂云家中。握着恩人的手,薛振邦一肚子的话不知道从何说起,眼里流出了激动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