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5月27日电 近日,随着大型铲车开进位于香坊区中部新香坊地区的红星路,黑龙江省首家对俄出口加工“特区”———哈尔滨出口加工区筹建工作全面启动。未来3年内,该加工区将建成全国以对俄出口为主的重要生产加工基地和对俄进出口贸易的大通道,成为哈尔滨市正在实施的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中的一粒重要“棋子”。
依托内陆港构筑对俄贸易“桥头堡”
哈尔滨出口加工区规划面积5.34平方公里,其中出口加工区2.85平方公里,配套居住区0.85平方公里,配套商务区0.91平方公里。
据介绍,全封闭的哈尔滨出口加工区规划为农副产品加工区、轻工产品加工区、电子产品加工区、机电产品加工区和仓储管理服务区等5大功能区。该地区具有公路交通发达、产业基础雄厚、科技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等优势。
据悉,铁道部正投入4亿元对该区域内的新香坊火车站进行升级改造,建设哈尔滨集装箱中心站,建成后将成为全国18个集装箱中心站之一,并成为我市的一个内陆港,具备接发5000吨整列双层集装箱专列的能力,可以承担国际贸易和国内进出口的中转和集散。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坐落在香坊区,可为哈尔滨出口加工区建设提供农业研发、现代都市观光农业发展的平台,也可为出口加工区提供农业深加工的原材料供应。
依托“内陆港”优势,把哈尔滨出口加工区建成全国对俄出口重要基地和对俄进出口贸易大通道,有助于确立哈尔滨对俄进出口贸易中心城市地位。
“特区”政策引来百企筑巢
目前已有盛兴木业、绿洲木业、龙庆石油、莱茵电梯、东建机械等7家与俄罗斯等有经贸往来的规模企业经整合后入区。
据了解,目前正洽谈入区的国内外规模企业共有30余家,把众多企业吸引来的是出口加工区的“特区”政策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出口加工区选择企业的标准是有规模的外向型企业”,香坊区区长孔庆勋说,“对占地面积小、科技含量高、环保达标的企业将考虑优先入区。”据悉,哈尔滨出口加工区建成后,预计两年后总产值将达到5亿元以上,可新增加对外出口额5000万美元,推进全市对外出口翻一番;5年以后,预计入区企业可达80户以上,总产值将达到10亿元以上,可实现对外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推动全市对外出口额再翻一番,拉动全市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
以拉动效应促进香坊跨越式发展
“哈尔滨出口加工区的目标是成为国家级的出口加工区,对香坊这样一个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小区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争取的决心不变、力度不减。”孔庆勋说,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的拉动效应将促进香坊区的中部开发,有助于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据悉,香坊区将以哈尔滨出口加工区建设为契机,在周边2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发展配套产业和优势产业,重点建设新香坊现代物流中心、现代农业展示观光区及北大荒产业园、食品产业园、纺织产业园、化工产业园,集聚哈市的优势工业,打造全市东部工业集聚区,建设全市工业发展的副中心,落实哈市都市发展“东优”战略。
据介绍,5平方公里的哈尔滨出口加工区可辐射新香坊地区24平方公里区域,通过加工区拉动,到2015年,香坊区预计可实现总产值750亿元,实现税金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