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哈尔滨市规划局服务市民纪事 城市规划百姓有权说话
2005-05-30 14:08:5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阮树斌 董云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30日电 “要问哈尔滨将来发展成什么样,现在大多数市民都心里有数。”这是一位在哈尔滨生活了近60年的老人的话。确实,作为一项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城市规划似乎高高在上,远离着普通百姓。但近年来,如春风化雨般,这项工作点点滴滴渗透进百姓的日常生活,大家身边时时处处都发生着规划指引下的变化。随着城市品位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城市规划的功劳,自然而然给她打出了一个高分: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中,哈尔滨市规划局都被评为先进单位。

  小小规划展蕴含大前景

  “2020年,哈尔滨的交通将会发展成这个样子啊,今年要动工的地铁原来是这样的一种模式啊。”日前,参观了哈尔滨城市规划展后,市民王媛园感觉豁然开朗。在哈尔滨城市规划展的展厅里,哈尔滨市近期(2004-2010年)和远期总体规划(2004-2020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规划等规划图、模型、沙盘等,让众多的参观者一睹为快。

  更多的人对这种从未有过的超前而具体的规划表示大为赞赏。而事实上,这只是哈尔滨近5年来城市规划中的冰山一角。

  自2000年以来,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共组织完成了500多项规划,基本建立了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覆盖城乡的,具有现代理念、前瞻意识和科学性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

  宏观上,完成了哈尔滨城市战略规划、哈尔滨大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等;中观上,编制完成了松北新区总体规划、前进江湾分区规划、群力新区总体规划等;微观上,编制完成了沿江风景线、会展中心周边等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同时,从中心城区到外围郊区、县(市),按照“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原则,编制完成了哈尔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哈尔滨市郊区等规划。

  这些规划的完成,使哈尔滨初步形成了全市规划“一盘棋”的格局,为哈尔滨城市发展搭起了整体框架,提供了科学依据。

  b“政务大篷车”进农家

  “‘政务大篷车’来了。”13日9时许,哈市城市规划局城区规划管理处的“政务大篷车”,刚刚驶近动力区朝阳镇,早已等候在镇口的村民们欢呼起来。工作人员立即投入工作,接待村民们的咨询和报件,现场踏查,发放已审批的相关证件。

  为了更好地对基层群众服务,哈市城市规划局借鉴香港规划署的做法,购置了“政务大篷车”,由局领导带领工作人员深入乡镇、村屯,提供咨询服务,现场为农民办理规划审批业务,形成了“村屯受理报件出示现场审批送证”的良性循环,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办完规划审批。此外他们还积极帮助农民开展建房活动。

  这些做法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受到了他们的好评。其实,不只对农民,该局“重心下移”的做法,让更多的基层深受其益。仅去年一年,该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全年共800多人次现场办公,与市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协调解决了很多建设中的疑难问题。

  同时,该局加大服务力度,实施“亲民解疑工程”,对与群众关系密切的144个建设项目分别实行了批前、批后公示,多次召开听证会,接受群众的监督。领导班子还带头接待上访群众。

  c“龙头”引领绘都市美景

  无论是哈尔滨市的市民还是外地来哈的人,都越来越切身地体会到这座大都市的飞速变化:景观亮丽了,环境变美了,基础设施更完善了,城市更具有现代化气息和人文色彩了———而所有的这些,都和这座城市的总设计师们、总规划师们的超前先期规划密不可分,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和指导建设的“龙头”作用在此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随着相应的城市规划的实施,一批路桥工程和水、热、气、电等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完成,城市路网不断完善,交通枢纽设施扩建增容,哈尔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随着城市规划的实施,危棚户区改造步伐不断加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得到保护,新城区开发建设的步伐也逐步加快,城市整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随着城市设计的开展特色街区规划的实施,一批反映和代表哈尔滨风貌特色的特色街区、广场、城市出入口等标志性地段和标志性建筑相继出现,城市景观得到改善,更提高了哈尔滨的城市品位。

  同时,在规划的指引下,哈尔滨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特色进一步突出。沿松花江南岸风景长廊、太阳岛风景名胜区开发和环境整治已初见成效,道外传统商市风貌保护规划也逐步得到实施。

  另外,在郊区,通过规划调控和引导,基本上解决了乡镇企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问题;“城中村”改造初见成效,郊区和城乡结合部乱圈占土地、私建滥建的现象得到遏制。

  d“我为家乡规划献一策”

  如今,在哈尔滨的城市规划中,已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广大市民的智慧,城市规划已成为百姓的身边事、甚至是自己的事。在城市规划中,有关部门公开政务,搭建平台,更多的市民亲历亲为,为城市规划献计献策。

  近年来,哈尔滨的重大规划编制全部实行全过程公开,仅去年一年就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论证会达40多次,并广泛征集市民建议。现已确定的四个拟建报刊亭的设计方案,就是通过向社会征集30多种报刊亭设计方案基础上,经过群众投票和专家评议最后确定的。音乐名人堤的雕塑创作方案征集公告一出,就收到来自全国的80多件作品。“我为家乡百年老街规划献一策”和索菲亚教堂广场规划设计方案群众意见征集活动,收到社会公众意见和建议474件。

  规划局还在“规划公园”网站内开设了“局长信箱”、“举报中心”、“政府与市民对话”等7个栏目,对市民提出的数百条意见,局领导亲自上网答复。

  此外,该局还主动接受公众监督,聘请政协委员、规划专家和广大市民组成的义务监督员,定期向监督员通报情况,听取意见。

责任编辑:刘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