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奢侈消费让人瞠目--儿童高消费调查
2005-05-30 16:19:27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卫琼 邹大鹏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报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长开始在孩子身上大把花钱,孩子们也相互攀比,许多"小皇帝"、"小公主"的奢侈消费让人瞠目,儿童高消费愈演愈烈。专家认为,家长们用金钱堆砌起了"黄金一代",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儿童消费,对孩子过分溺爱,"黄金一代"将成为寄生一族,失去独立生存的能力,给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儿童畸形消费公式:4+2<1

  记者在哈尔滨市冰球馆附近见到了正准备带着儿子学习花样滑冰的何先生,他说,9岁的东东这个月消费了6000元,平均每个月也得3000元左右。

  何先生介绍,他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东东更是3个家庭全力呵护的"独苗",夫妻俩每个月在儿子身上的投入都不小,而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退休工资也几乎都成了孩子的零用钱。每个月3000元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吃、穿、玩等方面,孩子很少在家吃饭,比萨、快餐和海鲜是儿子的最爱;东东逛商场都是自己选衣服,他喜欢的品牌没有低于200元的,每个月奶奶都要带他逛几次;至于去动物园、游乐场等旅游场所游玩和买高档儿童玩具,则由外公和外婆负责。此外,在兴趣班等方面的投入也不少,游泳、钢琴等兴趣班的学费都不少。这个月东东说要学滑冰,妻子就花几千块钱买了冰鞋、服装,找了辅导老师教他学习花样滑冰。

  "为庆祝儿童节,这几天他还要妻子带他去影楼拍一套900元的照片!"何先生说,现在生活条件好,应该让孩子们享受快乐的童年。

  与何先生相比,已经买好儿童节礼物的张女士对儿子的高消费有点吃不消。她说,现在学校里的攀比风愈演愈烈,还没到儿童节就开始比起谁的礼物贵、高档。儿子看到一位同学买了700多元的篮球鞋,又羡慕、又着急,立即让我给他买一双更好的。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在同学面前有"面子",我和他爸只好在自己的生活花销上精打细算,给他买了一双900多元的球鞋。张女士无奈地说:"现在的家长再苦、再累也不愿让孩子受苦、没面子!"

  哈尔滨市妇联儿童部主任焦鲁艺说,目前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经常出现夫妻及双方父母6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情况,溺爱容易产生"小皇帝"、"小公主",4+2<1的畸形消费公式也就出现了。孩子在大人的纵容下挥金如土,把家人给的"爱"和同学比吃、比穿、比阔气,过节还要比消费、比排场、比礼物。对哈尔滨部分家庭的一项调查表明,通常一个独生子女的平均消费约占一个普通双职工家庭收入的1/4左右。哈尔滨2004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只有1100多元,而许多中高收入家庭每个月在孩子身上的投入都要超过2000元,儿童高消费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家长与社会联手制造"花钱机器"

  "孩子们不是天生的'花钱机器',儿童消费成人化、贵族化也非一日之寒,这种消费心理是受家长和社会影响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主治医师张文艺认为,儿童高消费现象反映出许多成人社会存在的问题。

  张文艺说,高消费现象在独生子女群体中很普遍,主要是家长的溺爱造成,而许多家长并不承认自己的溺爱,这样更容易养成孩子的畸形消费心理。家长们都把孩子作为主要情感寄托,但平时与孩子的交流却很少,并不了解他们的真实心理。担心自己的孩子不能像其他小伙伴一样幸福,喜欢用物质和金钱表达自己的爱。特别是几个家庭同时培养一个孩子时,老年人的感情基调比较丰富,"隔代亲"情结会让他们对儿童的要求来者不拒。久而久之,孩子们也习惯了这种扭曲的爱,开始肆无忌惮地向家长索取。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虚荣就是家长的虚荣!"张文艺说,儿童并不是天生就喜欢花钱,而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才养成了不同的消费心理,家长本身消费观念不健康,儿童消费成人化、贵族化的趋势就越明显。一些家长为表现优越条件,喜欢用高档的服装和名牌用品"武装"自己。孩子天生喜欢摹仿,但自制力比较弱,这种攀比的风气很容易助长孩子的虚荣心,而家长们却不以为然,反而助长这种攀比风气,造成儿童虚荣心膨胀。

  焦鲁艺分析,社会消费大环境也影响着孩子们的消费心理。商家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女人和孩子,一些商家只注重经济利益,在广告和促销中把目光瞄准了孩子的钱袋。以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为例,过去一本普通读物只要几块钱,现在的商家纷纷推出精装本,内容没有变,价格却翻了10几倍,玩具、服装等方面更是如此,孩子们在商家营造的攀比气氛中很容易养成高消费习惯。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王丽敏介绍,成人社会的价值感和满足感很容易被儿童直接嫁接,并最终影响孩子们的消费心理,高消费行为已经成为许多儿童心理宣泄的重要途径。成人对金钱等外在的东西看得很重,并因此获得价值感和满足感,儿童也是如此,当他们在学习等方面不能充分体验满足感时,容易通过物质满足获得精神满足,如在衣服、玩乐、吃喝等方面进行攀比并获得认同和尊重。

  寄生危机:"黄金一代"将成为垮掉的一代?

  "再富不能富孩子,儿童高消费容易导致寄生危机!"王丽敏说,高消费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感,独立生存能力很差,找不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最终成为"寄生一族"。

  王丽敏认为,错误的消费观念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黄金一代"将成为垮掉的一代。由奢入俭难,一旦失去父母及亲属的经济供给,不能维持已经习惯的巨额开销,他们很难在社会上继续生存下去。有的为维持高额消费,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寄生一族"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防止寄生危机家长要'心狠',特别注意'第一次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和正确消费观念!"王丽敏建议,家长要慎重对待孩子的消费要求,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要花,防止他们养成虚荣、攀比作风。还有,家庭教育内部要一致,个别家长的溺爱只会滋长孩子的攀比之风。年轻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榜样,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心理。

  此外,学会科学理财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可以有逐步、意识地让孩子参与家庭的理财计划,告诉他们要用这些钱来维持日常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消费,让孩子理解家长的爱心,尊重和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克服他们在消费中的自我中心意识,培养其独立生存能力。

  焦鲁艺提出,学校和社会也要营造健康消费气氛,抑制攀比风气,培养孩子的价值感和社会责任感。老师应教育学生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学校也可以设立"学生小银行",让孩子把平日里家长给的零用钱存起来,或者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把钱捐给和自己同龄却又上不起学的农民工子女,以此获得健康的价值感和满足感,快乐成长远离寄生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