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 本报记者 郭俊峰 东北网5月31日电 “敢于追求、乐于追求、勇于奉献、乐于奉献,以别人付不出的努力、别人做不到的速度,去做别人不敢做、做不到但又是国家发展急需的事情。” 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对哈工大精神的概括,在哈工大85岁华诞前夕,我们专访了王树国校长,他谈到,哈工大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的哈工大,正是拥有这种精神。 谈及今天的哈工大,作为一个哈工大人的自豪与骄傲,溢于言表。辉煌的历史是动力更是压力,王树国说,哈工大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带着国家需求到国际舞台去发展 王树国校长这样定位哈工大的新的发展目标:打造一个海纳百川、开放式、国际化的哈工大,使之成为中国科技研究、成果转化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并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在中国迈向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主力军之一。他说:站在国际舞台上审视自己,才会视野开阔,提高定位,要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我们就必须拿出内涵,通过人才积淀和技术积淀,有效整合资源,分层次逐步建立小平台,形成大平台,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培养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从而向世界输出知识、技术和人才。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具备强大的科研实力及技术开发能力。我们要在科学技术研究院打造一个能代表国家水平的研发大平台。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科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拥有一批卓越成果和杰出科学家的国际知名开放式研究机构。在工业技术研究院打造一个适应国际发展潮流的产学研大平台,密切联系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与市场,以企业化和市场机制运行,面向产业化与工程技术新发展的需求,为学者提供一个不断深化的科研阵地,让一代又一代人攀登科研高峰。 王树国还介绍说,新的发展目标对于我们学生层次的培养、教师的研究方向、工作方式、管理体制、都将产生极大影响。最近,我们不断与海内外合作交流,引进国外最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教学模式、知名专家与学者,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与培养均依据国际化水准。我们正努力把自己置身整个国际竞争的环境中,展示哈工大的实力,依据国际学术发展水平和发展背景,反观我们的优势与劣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国际大舞台上展示哈工大的风采。 反哺社会作老工业基地科技后盾 谈到学校的办学思想,王树国认为,应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需要,以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为己任,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为整个社会服务,既为黑龙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也要为支撑国家未来的支柱产业,以及这些支柱产业所急需的前沿性科技研究和高层次人才需求服务。 他说,我们要充分整合当地的社会资源、人才优势、优秀生源,利用哈工大现有的办学基础以及现有的师资、学科优势,集中力量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体现哈工大在这个区域中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遵循这一办学理念,哈工大全力为国家发展、国防、航天、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行业先进技术的研发做出贡献,在产学研结合与科技产业化方面一直走在全国高校前列。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黑龙江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哈工大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调整科技工作方向,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与科技进步,在省内高校牵头建立的6个校企合作委员会中,哈工大牵头建立了装备制造业校企合作委员会。近两年来哈工大承担了100多项省市项目,为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提供了长期的技术储备。同时,学校与政府、企业共同探讨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技术支撑机制,并在短期内取得了突出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