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6月1日电 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及职业类培训学校。目前,哈尔滨市市属高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生12188人,教职工608人。市属中等职业学校96所,在校生75800人,教职工8800人,年招生和毕业生数均不到2万人。
●办学
整合资源突出特色
今后,哈尔滨市职业教育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一批职教资源,打造一批品牌专业,坚持打“特色”牌,努力办好汽车运用与维修、航空乘务、旅游等品牌专业。据了解,哈尔滨市将在中职学校中建成20个以上示范专业,在高职院校中建成10个品牌专业,重点建设与哈尔滨市主导产业相适应的数控技术、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和生物制药等4个相关专业的实验实训基地。
目前,一些学校已经开始瞄准市场需求,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用性,采用“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需要确定人才培养规模、知识技能结构、课程和专业设置;针对生源状况和工作实际需要,实行分层教学、分专业方向教学和分阶段教育等,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订单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让学校增加了发展活力,让学生的一技之长有了“用武之地”,也给企业培养了适用、对口的技术工人,实现了“多赢”。
据了解,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市政府已明确规定: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逐年增长,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要达到20%,并实行专款专用。每年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500万元。此外,今年起,哈尔滨市将采取联合、连锁、集团化等办学模式,提高和增强中职学校的办学能力。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解相结合,鼓励职业学校跨部门、跨行业自愿整合,逐步在全市形成职业教育“学校少而精,专业特而强”的办学格局。
●前景
学制灵活就业率高
据了解,今年,哈市的职业高中、中专学校招生政策和机制将更加灵活,加大四个“开放”政策的力度,即放开招生计划限制、放开应往届限制、放开入学考试和招生时间限制。实行初中教育分流,不参加中考的毕业年级学生可以提前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提前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实行高中教育分流,自愿到职业高中学习的普通高中学生,可随时注册转录到职业高中学习。
近几年,随着用工形式市场化,一些职业学校也逐渐转变办学理念,创造了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同时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设置了一些与市场需求对接较好的专业,如旅游、汽车修理等,这些专业的平均就业率都达到90%以上,有的学校毕业生在毕业前半年就被预订一空,甚至出现了几家用人单位抢一个毕业生的“火爆”场面。
●机遇
全面快速推进职业教育
《据黑龙江省学龄人口与各级教育发展规模的研究报告》显示:近些年来,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比例不协调,中等职业教育规模锐减。与1990年相比,普通高中在校生由27万发展到2004年的55万,增加了28万,年均递增幅度4.8%;相反,中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人数由1990年的42万下降到2004年的27万,减少15万,年均递减幅度3%。据统计,199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总规模的58.6%,2004年则下降到32.4%。
今年初,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全面快速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快速,首先就体现在扩大招生规模上,中职招生人数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100万,争取到2007年达到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协调发展。据此,黑龙江省今年中职学校将扩招3万人,其中哈市计划扩招1万人左右。
教育专家分析说,中职扩招是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虽然普通高中逐年扩招,但仍有部分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因此,中职教育规模必须加快发展,才是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直至整个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现状
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记者走访哈尔滨市人才市场时发现一些招工信息颇令人回味:各种操作工,年龄35—50岁。这表明,当今的高级技工,绝大部分都已是年过半百的“高龄”,年轻有为的技术工人凤毛麟角。技工荒、技能人才荒,正在哈尔滨市各行各业迅速蔓延开来,新一代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的短缺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
据了解,哈尔滨市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期,特别是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实施,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这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所的发展契机。按经济发展速度要求,有关部门统计,哈尔滨市每年需新增合格技术工人6万人,而目前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年招生和毕业生数都只有两万人左右。即使加上社会力量办学、在哈中省直职业学校及外省市培养培训进入哈尔滨市就业的技术工人,每年约1万人,仍然满足不了社会对合格技术工人的需求。
据了解,当前仅制造业和服务业就有大量岗位需要技术人才“加盟”,普遍是每月600元左右的岗位,这种工资水平对大学生来讲很难接受,但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特别是农村学生而言则具有较大吸引力,因而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相比目前扩招后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容易些。
统计还表明,今后,哈尔滨市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大。据分析,机械制造业中的高精尖设备操作工、机电一体化等工种的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会逐年增大。食品、药品、高新技术及旅游、商品零售及物业管理等产业同样也需要大量高级技术人才的支持。未来几年,哈尔滨市每年高级技术人才需求在1.5万人左右。
教育界有关人士认为“抓职教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发展”。尽管各级各类教育都是培养人才,但唯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地方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因为职教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产业工人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哈尔滨市快发展、大发展的进程和质量,因此,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已刻不容缓。
政策背景
职业教育多年
徘徊在“低谷”
近些年来,哈尔滨市职业教育发展一直处于“低谷”,招生和就业都不景气。以2004年为例,全市市属96所中职类学校共招收新生1.7万人,但其中只有79所学校招生,其余17所都没有招生,平均每校新招175人。有关人士分析,职业学校生源不足、招生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高校扩招引发普高热,市民的就学需求普遍瞄向普通高中;其二,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尚有差距,与市场需求不能完全有效对接,使就业有一定难度,不能吸引生源。
据了解,哈尔滨市职业学校培养的职业技术类人才不仅数量不足,质量也满足不了市场的用人需求。职业学校办学普遍不是按需培养,而是学校有什么条件就开什么专业,专业设置重复,办学模式陈旧,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比重过高。以2003年为例,哈尔滨市中职学校招生1.7万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专业招生比例为1?誜5;高职院校招生1.3万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招生比为1?誜5.5。近百个专业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仅有18个,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衔接不紧密,导致职业技术学校有限的毕业生中,仍有一部分不能获得就业岗位。
同时,由于经费投入问题,各职业学校实训基地普遍存在数量不足、条件落后的情况,大多数职业高中都没有像样的实训基地。中专、技工学校虽有实训基地,但设施也十分陈旧、落后,多是六七十年代的设备,75%的实验、实习设备还都是企业淘汰的机器。职教师资队伍也出现了知识老化、素质偏低、高水平“双师型”骨干教师匮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