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女中豪杰赵一曼 烈士后人深情讲述当年革命故事
2005-06-07 09:23:46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李威 张寒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7日电 自古英雄少女杰。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绝对可以称得上女中豪杰。今年是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东北抗联战士赵一曼诞辰100周年,中央电视台邀请赵一曼的孙女陈红来哈,拍摄三集大型文献电视专题片《巾帼英雄———赵一曼》。此次来哈,赵一曼的孙女陈红将跟随剧组一起拍摄奶奶赵一曼当年被捕的地方、曾关押赵一曼的医院并重走赵一曼的革命足迹。据拍摄这部文献电视专题片的导演沈芳介绍,这部专题片计划拍摄90分钟,将于10月25日在央视一套和十套播出。昨日,在剧组下榻的宾馆,赵一曼的孙女陈红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

  陈红,1958年生人,目前是成都大件运输公司的一名员工,记者见到她时,发现她是一名典型的四川女人,非常低调,不爱张扬。

  赵一曼是家中八个孩子中的幺妹,从小就叛逆,大姐夫郑佑芝是“领路人”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乳名淑端,学名李淑宁,参加革命后用名李一超,1905年,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一个小地主家庭,她的父亲还是一名医生,8岁那年,赵一曼入了私塾。赵一曼13岁时,父亲去世,哥嫂对她多方管制。为了少惹是非,哥嫂将她收集的进步书刊付之一炬,并准备把她嫁出去了事。她激愤之下于1924年8月6日在《妇女周报》上用“一超”的名字发表了要求脱离家庭的宣言。

  赵一曼有5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她是家中女孩最小的,也是最受宠爱的一个,我们现在想来,也许就是这样的成长环境使赵一曼天性中自由、叛逆的一面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说起赵一曼参加革命,就不能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她的大姐夫郑佑芝,他既是赵一曼的私塾老师,又是她革命的领路人。郑佑芝有意识地指导赵一曼阅读革命书籍,于是,小小的赵一曼就已经在家乡反抗封建习俗了。她不仅自己不缠足,用菜刀剁烂了裹脚布和小尖鞋,还组织了“妇女解放同盟会”,会员很快达到180多人。她们在闹市街头贴标语,画漫画,把乡绅们画成了狐狗、魔鬼。当地封建势力对赵一曼等人恨之入骨,扬言用粪水泼她们。母亲曾想用做女红的方法收敛赵一曼的心,把她关在房间9个月让她学绣花,结果她9个月没挑出一朵花,却读了很多革命的书籍。

  在宜宾女子中学读书期间,校长按照封建当局的要求,特别规定女校学生必须一律挽髻。赵一曼带领几个女同学去找校长:“我们梳不来头,挽不来髻,请你给梳、给挽吧!”以道学著称的校长一时尴尬不堪。随后,赵一曼和同学们拿出了准备好的剪刀,为自己剪了短发,结果被校方开除。

  

  “宁儿”孕育在前苏联,生在宜昌一户工人家

  1923年,在姐夫和何必辉的介绍下,赵一曼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党组织推荐入黄埔军校女生队学习,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批女军校学员。毕业后辗转到了上海,随即又被保送至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这个时候的赵一曼已经是一名真正的革命者了。

  在去往莫斯科的船上,赵一曼认识了与她同一批被派往前苏联的同为黄埔军校6期学员的陈达邦,并与之结婚。次年,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处做地下工作。

  赵一曼到宜昌后,住在宜昌城大南门至一马路江边的一间民房里。在她的革命工作开展了二三个月的时候,春节临近了,她也快到预产期了。这时,房东老太太向赵一曼下了“逐客令”,原因是宜昌有一种老风俗,不能让外人在自己家里生孩子,若让外人在家里生孩子,“就会断自家的香火”。

  当时,赵一曼冒着刺骨的寒风,沿着小巷,漫无目的地走着,天色已晚,她只得在附近一家门前的稻草堆里躺下。幸好,第二天一位工人开门发现了这位备受折磨的孕妇,把赵一曼领到了他家,让妻子细心照料她生下了孩子。

  赵一曼给自己的儿子取了个小名叫“宁儿”,意思是希望天下的孩子和母亲都能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宁儿”出世不到1个月,那位帮助过赵一曼的码头工人就被警方关押。为了赎出这位工人,赵一曼卖掉丈夫陈达邦送给她的金戒指。就在首饰店卖戒指的时候,她被特务盯梢,暴露了身份。赵一曼不得不在当天夜晚,背着“宁儿”悄悄坐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去东北前线前,赵一曼把与“宁儿”的合照交给好友郑双璧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党中央为了加强东北的反帝救国斗争力量,决定派一批干部去东北工作,赵一曼请求组织派她前往。出发前,她与丈夫陈达邦的妹妹陈琮英(我党高层领导人任弼时的夫人)商量,强忍着难以割舍的母子情,将“宁儿”送到武汉陈琮英的堂兄家里,托他抚养。

  赵一曼这个名字,就是她来到东北后,为了掩护身份另取的一个名字。为了保守党的秘密,为了使亲友不受牵连,她没让亲友知道赵一曼就是李坤泰。

  赵一曼在故乡有一位好友叫郑双璧,在赵一曼前往东北前线时,将一张极珍贵的她与“宁儿”的合照寄给了郑大姐,赵一曼请郑双璧在适当的时间将照片转交给二姐李坤杰。赵一曼在信中还告诉亲友:此次去抗日前线,万一再也不能回来了,就请亲友们带上这张照片,去宜昌寻访当年救济过他们母子的宜昌工人夫妻,也请亲友们用这张照片去联络丈夫陈达邦和“宁儿”。在东北前线的5年抗日斗争,艰苦卓绝。1936年7月末,赵一曼的战友们牺牲惨重,她在被敌人包围后,不幸被捕。1936年8月2日,抗日英雄赵一曼在牺牲前给唯一的宝贝儿子写下当年那封著名的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1936年8月2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1932年春,赵一曼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先后在奉天(今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身份,她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

  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此时她左手手腕已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时被敌人发现,在奋起迎战时,赵一曼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

  赵一曼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日寇从生命垂危的赵一曼身上得不到口供,就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

  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在二人帮助下,赵一曼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他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1936年8月2日,敌人把她押到珠河县,在公开处决前将其绑在一辆马车上游街示众。她一路唱着《红旗歌》,沿途许多群众感动得流泪。

  

  赵一曼就义时年仅31岁。

  20年后“宁儿”终于找到了妈妈

  “宁儿”后来取名叫陈掖贤。1942年,“宁儿”的父亲陈达邦从国外回到武汉,父子团圆,从那时起,他俩就开始寻找着自己的亲人,可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没有找到妈妈的下落。

  1950年,电影《赵一曼》上映了,陈掖贤看了很多遍电影《赵一曼》,却不知道,赵一曼就是他的母亲李坤泰。

  就在电影《赵一曼》在全国频频上映的时候,一天,郑双璧大姐将这张照片交给赵一曼的姐姐李坤杰。姐姐李坤杰一看,顿时眼泪夺眶而出:“啊,这就是幺妹!瞧她怀里抱的孩子,多漂亮,眼睛那么大,多么美,多么有神!”

  后来,李坤杰通过多方打听,又将照片寄到了东北烈士纪念馆,才证实照片上的母子就是李坤泰和她在宜昌生的儿子“宁儿”———陈掖贤。

  李坤杰很快同在北京国家机关工作的陈达邦及在人民大学读书的陈掖贤联系上了,当陈达邦和儿子从照片上看到李坤泰母子俩的容颜,热泪盈眶,百感交集。

  “宁儿”陈掖贤结婚后为赵一曼生了两个可爱的孙女,大孙女陈红在宜宾由李坤杰的长女肖幼卿抚养成人,二孙女旅居于国外。陈掖贤1955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市工业学校(后改为北京工业学院)任教,1982年病逝,终年55岁。

  

  陈红外貌酷似赵一曼,工作勤奋,一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赵一曼的大孙女陈红外貌酷似赵一曼,与赵一曼生活过的抗联前辈都这样说。

  在宜宾,赵一曼纪念馆的塑像就是根据陈红的外形而塑的。童年的陈红命运多桀,由北京中南海到了四川宜宾的乡镇上,与抚养她的姨妈一起饱尝了坎坷与磨难。

  陈红非常自立。上班的时候,她在公司里勤奋工作的精神被同事们所公认,她从不以自己是赵一曼的孙女,而要求享受什么特殊代遇。她平时也非常低调,不爱张扬,很多身边的同事都不知道她是赵一曼的孙女。

  对当年下乡当知青时生产队的那些农民,陈红一直不忘“乡情”。为此,她的家常常成了乡亲们到成都的“中转站”。陈红说:“过去人家帮了我,现在我理当回报嘛。”面对命运中太多的坎坷和磨难,陈红的心态很平静。

  陈红告诉记者,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60周年,赵一曼诞辰100周年,奶奶赵一曼为国牺牲的精神财富是社会的、更是国家的,不单属于她自己,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位奶奶而感到自豪,她希望通过宣传自己的奶奶让中华子孙世世代代都能不忘记那些为国牺牲的烈士。

  陈红现在其实也在走奶奶赵一曼的路,虽然生活的年代不同了,当年奶奶赵一曼是为了中国人都能过上和平安宁的日子而浴血奋战,今天,生活在和平安宁的日子里,她要用双手,为祖国人民做自己的贡献。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