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勇当带头羊——记佳木斯鸿基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君
2005-06-09 19:39:44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0日电题:勇当带头羊——记佳木斯鸿基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君

  记者 印蕾

  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与桦南县间的高速公路上,标有“鸿基物流”标识、满载水泥的运输车往来于其间。曾经负债沉重、管理松散的佳木斯鸿基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快速崛起,水泥主产品的生产规模及市场覆盖率占全省同行业第三位,居佳木斯市同行业之首。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君以“勇当带头羊,不做牧羊人”的人格魅力,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克服困难、奋力拼搏,使企业迅速改变了面貌。

  2002年8月,佳木斯鸿基水泥集团正处于危难之时,赵君临危受命走马上任,担任鸿基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全员吃着大锅饭,机构庞大,人浮于事,管理混乱的国有企业。企业可用的流动资金尚不足300万元,欠原材料款1753万元,欠电费100多万元,欠税金750万元,欠发职工3个月的工资累计400多万元。这个新来的领导会怎么办?

  “只要当这个厂长,我就给大家发工资”

  2002年8月10日,赵君来到公司报到。之前对于这个企业不甚了解,对于水泥行业知之甚少的赵君,一个半月没有回家,吃住在办公室。他找来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了解企业的历史沿革,找来中层干部了解生产运行的情况,还深入到车间,倾听一线工人的心声。

  很快,赵君理清了工作思路。企业流动资金短缺,他采取杜绝一切产品赊销的办法,一律实行现金销售,并定下“(不用现金)谁付货就拿谁是问”的规矩,加速资金回笼。一次,一个曾经给与赵君栽培与帮助的老领导找到赵君,他的一个朋友想买一批水泥,资金周转不开,先赊着行不行?为难的赵君最终还是拒绝了那位老领导,“买我的水泥,便宜点可以,但赊销绝对不行。我定的规矩,不能我先破坏啊。”

赵君与员工交流生产情况

  仅仅用了一个月,公司就回笼资金700多万元,在半个月内就发放了3个月的职工工资,稳定了职工的情绪,也鼓舞了士气。从到任至今,赵君从未压过工人的工资,即使是在水泥销售淡季。按说水泥是个季节性的行业,冬天是水泥行业的销售淡季,工资托到旺季时再发是很正常的事情,可赵君有他自己的原则:“只要能当这个厂长,我就给大家开支;如果我做不到这一点,我自己走人。一个厂长不能靠压工人的工资搞经营,那他就不配当这个厂长,老百姓不容易,工人不容易啊!”

  此后,全体员工心气顺了,情绪稳了,干劲足了,企业迅速呈现出班子有凝聚力,党组织有号召力,职工队伍有战斗力的喜人景象。当年,企业就盈利1000万元。

  深化改革、创新管理谋发展

  在稳定了队伍,稳定了生产,理顺了局面之后,赵君清醒地意识到,企业要生存,就必须得发展。随着形势的变化,原有的体制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改革、改制势在必行。

  赵君发现,集团公司与旗下核心企业桦南水泥厂机构重叠,集团公司有的机构,水泥厂还有一套,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影响了工作效率。赵君采取减员增效的办法,把两层管理机构合二为一。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领导干部竞聘上岗,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鸿基集团由桦南水泥厂、桦南县水泥厂、佳木斯第一水泥厂石灰石矿组建而成。2003年3月起,赵君首先针对桦南水泥厂进行了股份制改造,通过引入民营资本,职工募股等办法,组建了新的民营股份制企业一一佳木斯市鸿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增添了活力,2004年,鸿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熟料产量就突破了40万吨,超设计能力5吨,创了历史新高。

  有了一个全新的体制后,赵君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管理上。他深信“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任何一个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严格管理丝毫不能放松。他在集团企业内实行了供、产、销“三统一”,物流和销售统一合理调控。以原材料采购为切入点,对大宗原燃材料实施“阳光政策”,公开采购,统一定点,统一定价,统一采购。坚持质量高标准,低价位,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省资金达460多万元。在生产管理上,由集团公司统一计划,统一调控,统一调配熟料,创造了水泥产量、设备运转率、台时产量、产品质量历史上的最好水平。同时生产成本也被大大降低,仅石灰石一项每吨成本同比下降了4.7元。在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方面,赵君同样实行“阳光政策”,避免暗箱操作,坚决杜绝损害企业和职工利益的行为发生,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赞成和拥护。在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做到了“统而不死,活而不乱,集权有方,分权有度”,集团各企业优势互补,效益共享。

赵君听取一线工人介绍生产情况

  与此同时,赵君还积极充实企业文化载体。2003年末创办了《鸿基人》厂报,每周一期,为员工搭建了思想文化交流平台。集团还举办了“交通•鸿基杯”篮球赛、庆“十•一”文艺演出、正文比赛、书画比赛等活动,潜移默化中,弘扬了企业精神,增加了员工爱岗爱厂的凝聚力。

  “着了迷”一样跑项目

  赵君坚信,企业要发展,就得做大做强。2004年,赵君把企业定为“以项目建设为依托,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一年。这一年,赵君决定建设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等4个新建项目。为了加快项目建设,赵君把家从佳木斯搬到了桦南,爱人的工作也转到了桦南。

  2004年初,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对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以下的水泥项目将不再给予批复。赵君立即抛开手头的工作赶赴省里、国家经贸委,十几天不分昼夜、马不停蹄,通过大量细致到的工作并亲自在省城和北京跟踪落实,终于使两个日产2000吨的水泥生产线得到了批复。项目批复下来的那天已经是大年三十了。有员工这样说:“赵总跑起项目来,就像着了迷一样。”为了煤气发电项目及时到位,赵君大年初八就跑到了胜利油田。

  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佳木斯鸿基水泥集团已经创造了骄人的业绩。2004年,集团公司水泥总产量突破61万吨,比2002年增产15%;实现销售收入12055万元,比2002年增长8.6%。此外,“生活垃圾联助水泥生产”项目也进入到融资阶段,这个项目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将为生态环境建设同样做出贡献。

  成绩和荣誉面前,赵君有他自己的想法。“我想把现在脚下这块地方建成鸿基工业园,搞搞绿化,种上花草,让人一走进这个地方,看不出这是个水泥厂。这些可不是我发明的,我有榜样。和济南的”山水“(山东水泥集团)比起来,我们还是个丑小鸭啊!”

  做大作强水泥产品主线,做大做长水泥产业延伸链,逐步建成以水泥生产为主,产业构成多元,技术装备先进和管理现代化的大型企业管理集团是鸿基的发展方向。朝这个方向,赵君和鸿基人一直在努力……

责任编辑: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