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6月10日电 近一个多月以来,《新晚报》与哈尔滨市四部门联合开展的打击违法窃水活动取得显著成果。市内6500余家浴池、洗车行、饭店等单位受到检查,查出的500余家违法窃水单位受到处罚,补交水费15万余元。窃水行为为何屡禁不止,供水部门如何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近日,有关部门及部分专家、读者,对整治“水耗子”,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监控水表堵住疏漏
水表是计量自来水的“秤”,也是供水公司收费的唯一计量器具。据了解,当前违法窃水的问题大多出在水表上,主要包括铅封断开、水表慢转、水表失灵或遭破坏等。在检查过程中,仅三天稽查人员在道里区就查处水表出现各种问题的窃水户80余家。
据市打击窃水联合办公室介绍,自2003年市供排水集团成立以来,便对公企、特业等用水部门实施“双封”制度,一个水表要打上“双封”。据统计,仅去年至今,该集团审批稽查处就补设铅封5000余个。有关人员说,从目前来看,除了无意损坏,相当一部分铅封其实都是有意破坏的。为了堵住窃水口,避免国家的经济损失,应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水表的监控。
“内外兼治”坚持严打
对于用水问题,业户的现身说法值得回味:据某洗浴老板透露,目前我市浴池水价约7元/吨,一张澡票5元/人次。有账不怕算,男浴客洗澡用水相对少些,估计需要一吨左右;女浴客的用水量可达2吨以上,甚至更多,加上水电费、人工费、管理等费用,如果不在水电、收取按摩费等方面做文章,明摆着就是亏本的生意。曾受到处罚、后来转行的某洗车行老板李某道出个中秘密:洗一辆车一般10元钱,每天至少能洗10余辆车,活儿好时能洗30至40辆。一吨水洗车5辆,每天用水约15吨,去掉水电房租费,每年最低赚二三万元。为了更省钱,在水电费上或将水管接在居民干线上,这样就更有账算了。据了解,我市有正式执照的洗车行只有70余家,其他全是“黑洗车”行。
有关专家建议:“水耗子”所以猖狂窃水,手段高明,除了外部因素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内外勾结。由于有了“内部人”帮忙,使窃水手段更为隐蔽。因此,打击窃水,就要内外兼治,越是涉及企业内部的人,越要坚持严打。打击“水耗子”,应坚持长抓不懈。
杜绝“糊涂水”依法治窃
据了解,通过近一个阶段的严打窃水行为,缓解了上万户居民的吃水难。记者调查中发现,一些被查处的“水耗子”,不少都属于“屡犯前科”,其中以浴池、洗车行和饭店这样的用水大户居多。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为,处罚窃水的“水耗子”罚金偏低,特别是对屡教不改的“水耗子”,被处罚后的“水耗子”没有“伤筋动骨”,会更变本加厉地窃水“捞本”。政协委员张进的看法颇具代表性:窃水是盗窃犯罪,当前,无论盗窃水量大小一概“以罚代刑”,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自来水管理工作的需要,对窃水者也难以起到震慑作用。我市应借鉴沈阳、长春等地法律实践,窃水数额超过1000元,便构成轻微盗窃罪,追究刑事责任;窃水数额在1万元以上,要判3至10年有期徒刑;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要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
有关专家建议:遏止窃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打击窃水应在全市各部门形成系统工程。首先,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与用水户签订《用水合同》,供水与用水单位双方互相制约,发现一方违约,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履行,出现纠纷移交法院公判,杜绝“糊涂水”、“人情水”。其次,凡商业用水与居民“争嘴”的,一律实施管线分离。另外,还要实施市民举报窃水奖励制度。
有关人士还认为,目前我市应及时出台一整套打击窃水犯罪的法规,使我市供水系统尽快摆脱粗放型管理模式,逐步建立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体系,让市民喝上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