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破解看病吃药难、出行难、农民工工资兑现难
2005-06-10 09:53:1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戚泥莲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6月10日电 春夏之交,气候越来越暖。而生活中的点滴变化,更让哈尔滨的普通百姓感受着不同寻常的热度。

  哈尔滨市政府部门的党员干部,面对百姓最关心、反映最强烈、最不满意的“三难”———看病吃药难、出行难、农民工工资兑现难,知难而上,敢碰硬、动真格、求实效,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凸显了先进性教育成效。

  “供药直通车”开进农户家

  据市药监局调查,2004年全市1891个行政村,只有15个药店,药价也因此居高不下,比城区高20%。而同时,一些不法商贩从城市收购伪劣过期药品到农村低价出售,也严重损害了农民健康。

  在企业和农村市场之间架桥,建立覆盖全市的农村药品供应网、监督网,成为市药品监督局党员先进性教育中边学边改的重要内容。在他们的帮助下,乡间食杂店、卫生所、治安管理站成了大型药品连锁企业在农村的合作伙伴,一张覆盖全市农村的药品供应网迅速形成。目前,60%的村民可在家门口买到和城市连锁药店同价同质的常用药。药品监管网也同时建立,药监局将参与连锁药店经营的营业员、村卫生所医务人员等聘为药品监督协管员,联手打击在乡间兜售假劣药品者,保障农民用药安全。

  城市管理“以人为本”

  每到春天,哈尔滨市马路到处被“开膛破肚”,行人抱怨,司机发愁。然而,就是这个“谁沾边谁挨骂”的地下管网建设工程,在工程量最大的今年却赢得了民心,给城市管理工作树立了样板。

  今年,哈尔滨专门成立了地下管网建设管理协调办公室。从建委、规划局、交警支队、城管局、环保局等多个部门抽调的管理人员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制定出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2005年地下管网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并下发到各区、各有关部门和各建设单位。多头管理、各自为战的地下管网建设步入了统一指挥、各司其责、快捷有序的轨道。施工前,施工单位要与道路管理部门签订《文明施工保证书》,建设单位要预留部分工程款作为文明施工抵押金;施工中,推行渣土、材料硬封闭式车辆运输,残土车辆驶出工地前须水洗车轮。

  市交警支队在交通渠化中充分考虑人车比例,完善交叉路口渠化,增设交通警示设施。1至5月,全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去年同期减少18.78%;市环保局牵头建立了防治噪声污染长效工作机制,设立投诉热线,实行统一受理、归口管理、限时办结、跟踪问效、责任追究。

  5月16日,地下管网工程全面铺开的哈尔滨,迎来了规模和影响力在亚太地区均排名第一的展会———第53届医博会,15万中外客商的评价是“出行便捷,干净又洋气”。管网办的有关负责人道出肺腑之言:“所谓的‘老大难’,其实并不那么难解决,就看管理者心里有没有老百姓。”

  3月份,市公安局户政处的28名工作人员走出机关,用一个月的社区治安防控调研拿上来这样一组数字:全市居民住宅楼单元门总数57810个,其中未安装单元电子门的占单元门总数的48%,还有6250个损坏的电子门。为了给百姓创造安全的居住环境,有关部门通过自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捐款等方式,做到“送一扇门,保千家平安;点一盏灯,暖万户人心”。就是这桩桩件件小事,让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农民工工资得保证

  哈尔滨是全省最大的农民工输出地之一,也是最大的输入地之一,相当多的农民工集中在市内建筑领域。让农民工能及时拿到工钱,成为市劳动局、建委等部门先进性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目标。

  市劳动局和建委的相关部门首先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上达成一致意见。他们规定,建筑企业施工前,必须向劳动部门提交工程造价总额3%%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没有保证金,建委拒绝发放“施工许可证”。而没有劳动局签发的企业无拖欠农民工工资证明,建委拒绝对工程项目验收。两道关卡,有效遏止了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

  各部门纷纷围绕“让农民工扎下根儿”出台政策:市教委规定,只要农民工能拿出子女“原学籍证明、哈市租户协议和打工证明”,他们的子女就可以就近就便在公办学校上学;市总工会在全市新建企业和进城务工人员集中的单位依法建立了工会组织。目前,全市已有11万名农民工加入工会,11名农民工代表被选为市工代会代表。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