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6月20日电 据生活报报道,15日上午,哈市有关部门一举取缔了道外区5家非法行医的黑诊所。不久前,有关部门还“扫荡”了道里区新发镇胜利村小三姓屯的“黑医”一条街,不长的乡村街道上密布着7家个体诊所。这些诊所均无营业执照,其“医生”也均无执业证书。
事实上,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有关部门打击、取缔黑诊所的消息,但经常是卫生监督部门前脚取缔,黑诊所后脚重新开张,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不能怪那些前去就医的人不辨良莠,贪图便宜,“大医院我们进不起呀!小感冒在医院就得花去一个月挣的钱,小诊所十多元就行了。”可见,黑诊所低廉的价格和方便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低收入群体的就医需求。正如一些低价、伪劣食品屡屡在农村地区开辟市场是一个道理,有限的收入制约着一些人不可能有更多的选择。
说到底,黑诊所生命力之所以“旺盛”,根源在于目前医疗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我国现行城镇医疗保险和救助体系尚未覆盖农民工这个群体。一些地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虽然在政策上允许企业中的农民工参加医保,但实际上大量农民工就业的私营企业基本上还未进入医保。
黑诊所集中之地,往往是一些城乡结合地带,这也暴露了一些地方正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弊端。城乡结合地带的正规卫生机构则相对较少,导致部分群众看病不方便,这往往成全了黑诊所的生意。
黑诊所危及百姓生命健康安全,必须坚决予以打击和取缔,这无可争议。但事实证明,仅仅取缔黑诊所不足以治本。只要外来务工者等低收入人群有就医需求,只要正规医疗单位的“高门槛”不降低,黑诊所生存的土壤就难以彻底铲除。
以笔者之见,政府应该多开办一些面向低收入人群的低保医院或对现有的社区医疗进行规范,让其以解决基本医疗为主,收费低廉,与黑诊所展开竞争,由此也就断了黑诊所的财路,这对于黑诊所才真正是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