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滨江道署二堂地基寻到修复工程无大障碍 8月底开园纳客
2005-06-24 14:18:37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张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6月24日电 17日,哈尔滨市滨江道署文化历史公园工程正式开工。23日,记者了解到,滨江道署不但是全国罕见的省级官衙遗址,其修复过程中较难寻找的二堂地基也已发现。8月31日,整个滨江道署公园开园纳客。

  道署省衙全国罕见

  滨江道署是哈埠建治的标志,属晚清官衙建筑群。据负责修缮工作的北京文物古建公司一位刘姓工程师介绍,全国的古代建筑虽然比较多,其中大部分都与宗教、园林、皇室和民居有关,而官衙建筑保存得相当少。像滨江道署这样的省衙在全国也不多见。

  道署建筑于1907年全部完工,四年后清王朝覆灭。通过对滨江道署的修缮,可以看出当时政府已经财力不济。道署各建筑外墙体采用传统青砖搭砌,但内部却是由红砖建设。红砖是西洋建筑的材料,这在当时的官方建筑中非常罕见。

  地基寻到难点攻克

  滨江道署规划修复之初存在着一个难点,即由于时间的推移,湮没在民居中的个别建筑已发生变化。

  主体建筑中的二堂改变最大,原建筑被扒除后建成了三层小楼。在扒掉小楼后,施工人员仔细寻找了一个月,却没有找到二堂的地基。

  23日,正当记者向工程指挥人员了解情况时,一位施工负责人传来喜讯:深挖之下,发现二堂地基遗址。据悉,二堂位置关系到整体布局,如果找不到原始地基的话,只能通过推断来寻找位置、恢复建筑,会出现与建筑原貌的差异,投资千万元的工程将留下遗憾。二堂地基的发现,使修复修缮工程再无大的障碍。

  园内积水实行强排

  记者从道外区建设局了解到,滨江道署文化历史公园属地势下沉式公园,即道署遗址在地面以下一米半的位置,修复后的公园地面也要比园外地面低。

  道署所在区域靠近江畔,地势原本就低,以往居民区在雨天会出现内涝现象,但修复后的公园将不会出现这种局面。因为在修复工程之初,就在道署建筑周边建设了排水管网,这些管网可以确保园区内的积水及时外排。“不遇特大罕见的水情,公园内将不会出现积水现象。”一位施工人员说。

  8月31日开园纳客

  据介绍,承接修复工程的技术工匠曾参加过北京故宫、永定门和皇城根公园的修缮,画匠、石匠、木匠等都具有很高技艺。

  为迎接9月初的哈埠百年庆典活动,园区内的102名工人每天工作到凌晨2时。道外区建设局一位领导说,公园建设面积2270平方米,整体修复工程同时进行,8月31日竣工。届时,作为建治标志物,滨江道署将开园纳客,并会在哈埠大型庆祝活动中盛妆登台。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