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30日电 日前,哈尔滨市企业调查队对哈市已实施嫁接改造的98户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有喜有忧,业内人士指出,对存在问题不能忽视。
现状
到目前为止,哈尔滨市已有98家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与外商合作,建立中外合资合作企业106户,投资总额达8亿美元。其中,投资总额达到上千万美元的有15家,百万美元以上的有38家。合计注册资本达4.6亿美元。
目前,已经形成了四种嫁接改制的模式:一是多方入股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哈飞汽车股份公司由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深航电子机械有限公司、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中国航空382有限公司(英国)等五家合资,注册资本为1.2亿美元;二是实行“股份制”。哈尔滨轴承总厂与香港新恒基公司双方入股的嫁接改制;三是“特区式”,或为“一厂两制”式。即拿出企业的一个车间嫁接改制,在企业中形成一个“特区”,实行“一厂两制”。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与新加坡一家公司合资设立的哈尔滨东振铝业有限公司、哈尔滨第一工具厂与德国普威特等离子真空技术有限公司合资设立了镀膜有限公司。这种形式在哈市嫁接改制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占据绝大多数;四是“股权转让型”。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国有股份在香港股市上被美国AB公司以51亿港元的高价全部买断。
嫁接改造,给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但是也带来相当多的问题。
问题
规摸上看,改制面仍然偏小,实行嫁接或改制所组建的外资企业106户,仅占全市外资企业10.8%%。从参与嫁接改制的外商投资企业结构看,多是国外中小型公司或个人,缺少有雄厚实力的跨国集团公司。
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98户企业中,有3户嫁接式企业双方基本没有投入,形成“空壳”企业,有5户企业投资双方均少量投资,维持一般性生产,效益不显著,对原有企业带动性不大。
据介绍,这98户企业大多是从事资金投入少、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速效”行业。在行业上呈现零星分布,没有形成线形、没有产生一定的轰动效应。从产品结构分析,嫁接企业产品多是利用原有企业的“拳头”产品打天下,缺少技术名牌产品投产。有外商认准了哈尔滨东振铝业有限公司技术力量与设备,看好铝拉伸板,投资现汇80万美元从事生产,而对企业日常管理、产品的开发研制并不参与,结果,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生产水平并没有大的提高。
建议
如何利用外资对哈市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嫁接改造,业内人士提出以下四点对策:一是要在引资嫁改的政策上更加灵活,在处理企业债务、安置富余人员、资产评估、控股等方面都要结合哈市的实际情况。二是摸清哈市能够进行嫁改的企业底数,制定详尽的嫁改项目库,给外商前来投资提供准确情况。三是要向国外一些大财团、大公司靠拢,把产业优势、资源优势与国外的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机制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产生更好的效益。四是切实改善投资环境。有专家建议,要从哈市实际出发,“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通过优质服务来弥补投资环境的不足,切实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在全市窗口单位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无偿代办制等六项制度,让投资商从繁琐的审批环节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