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4日电 鸭子也能进稻田“打工”?近日,阿城市城建村开展了让人惊奇的“稻鸭共作”技术,以期让当地的有机水稻品质更加“绿色”。
日前,城建村有机水稻种植大户文德喜家的15亩水田地里请来了300只“打工鸭”。据了解,该村为了解决化肥、农药引起的污染问题,村里在外学习了“稻鸭共作”技术,该技术不施化肥、农药,由鸭子担负完成水稻生产过程中除草、防虫、施肥、中耕浑水、刺激生长等田间作业。春季,购进本地雏鸭300只,小鸭在文德喜家人的精心照顾下,于6月下旬,全部进入水田,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正式开始“打工”历程。
当地农家说,这群“打工鸭”由于其旺盛的杂食性,吃掉了杂草及幼小禾本科植物,促进水稻生长;一只鸭排粪大约10千克,15只鸭粪便就足够一亩地追肥。同时,生产的稻米和鸭产品优质、无公害,也都能卖个好价。预计,有机大米每公斤能卖到10元,在抽穗期卖鸭每只8 10元。初步预计,稻鸭共作与常规相比,每亩节约化肥、农药资金达80元,鸭纯收入达每亩120元左右,大米差价每斤达2 3元以上。这样算来,亩增收最少可达200元以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