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青冈县祯祥镇兴办实体型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闯出一片天地
2005-07-05 09:17:2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曹宗校 肖红玲 邢世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5日电 一座被废弃多年的小二楼,如今窗明几净,院落整洁,热闹非凡,这两年成了当地农民心里最挂念的地方。这里曾是1985年建造的祯祥镇电影院,如今挂上了青冈县祯祥镇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的牌子。

  转岗剥离组建服务中心

  2001年,撤乡并村,祯祥镇与北兴乡合并,富余人员按政策消化吸收。两年后,同其它乡镇一样,合并后的祯祥镇又相继迎来机构和税费改革。

  合并后的祯祥镇仅农、林、水、畜、机各站就有20人。“种地不用管,农机无一台(集体),林地全承包……原来我们水利站还春抗旱、夏防涝、秋汇报,后来没事儿可干了。”现如今中心的大忙人———服务中心主任、前镇水利站站长叶志如此描述。

  镇党委副书记董树刚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职能不再以管理、指令为主,而必须逐渐向示范服务型转变。现在的富余人员,毕竟素质较高,不应无事可干,没有作为;早痛晚痛、早晚是痛,转岗剥离,以图新生。”

  2001年开始,该镇先后把乡镇机关转岗人员和原两乡镇已名存实亡的农、林、水等各站人员重新剥离,组建起镇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

  农民想啥,需要啥,就去做啥

  招牌挂出去了,人马也有了,做什么?

  镇里投入启动资金,辟建出380亩科技示范中心园区,又在24个村每村建立了一处示范田。他们先为农民种地“打样”。中心园区、示范田里全部采用优良品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振动深松技术,实施病草虫害综合防治。示范田里玉米和大豆亩均分别达到750公斤和200公斤以上。

  农民的眼睛亮了。服务中心因势利导,组织农民巡回参观夏、秋两季田间展览,农技人员现场讲解培训,并把试验示范成果标本展示出来;他们还把相关技术的操作规程制作成光盘,对农民进行培训。

  近几年,农资市场鱼目混珠。服务中心成立起农资经销部,通过联营联合方式,与大庆石化集团、南京南化集团、江苏撒特利集团等结成伙伴关系,根据农民需要统一组织货源,既保证了质量,又降低了成本。近几年中心共为农民购销化肥万余吨。农民的大量农副产品通过中心走向市场。今年,中心就已与3000多户农民签订了玉米、大豆、葵花等产品的销售合同。

  服务中心成立畜牧组,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对畜牧防疫技术人员实施效益工资。该组成员走村串户,竭诚为全镇各养殖场、养殖户服务。服务中心还辟建了以杞柳、银中杨为主的面积达700亩的苗木繁育基地,既为农民服务、解决市场之需,又增加了自身收入。

  原来怕没事干,现在忙不过来

  在祯祥村采访,与农民攀谈,都对中心赞不绝口。家有六口人、总计耕种70亩地的苗雨山站在自家的地前,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我照着人家的示范搞,玉米每亩要多打300多斤,一年多挣好几千块呀!”

  据统计,该镇2002年以前玉米单产不足千斤,现已达到600公斤以上。2004年,该中心通过销售优质种肥、防疫药品和优质苗木,为乡镇创收30万元。年初以来,该中心已为乡镇财政创收15万元,预计年末,在解决分流干部工资基础上,还可创收30万元。

  今年2月,该中心又与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及28户农民携手成立祯祥农业科技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农民、科研部门和中心“三位一体”参股经营的运营机制:农户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农科所和中心提供良种、技术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三方确定保底产量,增收分成各占80%、10%、10%。三方对658亩土地统一规划、统一购买种肥、统一整地、统一技术、秋后统一销售。

  这样的农业科技合作社在黑龙江省尚属首家。今年5月,他们的科技示范中心园区已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科技示范场。

  原来怕没事干,现在忙不过来。如今该中心服务已涵盖农技、农机、水利、畜牧、林业、劳动力转移等诸多领域。中心原来25人,应发展之需,近几年又先后在镇内聘用21人。

责任编辑:朱丹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