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铁力吉松村九成土地连片 劳动力转移催生股份合作制农场
2005-07-06 09:19:3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肖民弼 张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6日电 眼前这“块”稻田,与我们常见的不同。其一,它几乎一望无际,面积达2310亩;其二,同其他稻田比,它苗更高更壮。当地干部说,这“块”田,是铁力市吉松村“吉松股份合作农场”播种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0%。

  铁力吉松村,是个朝鲜族村,全村有农户157户,耕地3300亩。去年春夏之交,铁力市领导下乡搞调研,发现吉松村外出打工的农民很多,占在册人口的43%。因此,土地在村内流转现象相当普遍,土地较为集中。领导意识到,土地集中,是种优势,它可使农业机械化及标准化程度大幅提高,为走农村新型股份合作制道路创造条件。

  于是,去年10月,在铁力市委引导下,吉松村党支部书记,联络本村6个种田大户,组织起“吉松股份合作农场”。农场7户成员,各拿出5万元入股,并将村内110个农户的3000亩耕地,以包租形式吸收入农场,使农场(水旱田)耕地面积,占到全村耕地面积的90%。农场设董事长一名,业务经理2名。

  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

  这一新型合作组织成立后,得到铁力市大力扶持。市政府拿出40万元,供农场购置机械设备,40万元可无偿使用3年。市农委、市农机管理总站、市农技推广中心,又帮助农场制定了详细的绿色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农业机械作业标准规程和操作日程表等。

  现农场固定资金投入已达95万元。其中,除7户成员入股35万元、政府提供40万元外,村厂房、场地又入股折合20万元。农场轮式拖拉机、插秧机、旋耕机等农用机械拥有量已达67台(件),总马力达500马力,使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程度高达96%。

  这使农场节本增效十分明显。育苗时,农场使用了苗盘播种器,育苗2.5万平方米,同以往比,时间缩短4天,节省人工约百个;整地时,农场使用了大型轮式拖拉机,仅8天时间,完成了3000亩地的旋耕任务,同以往比,时间缩短10天,亩成本由原来的15元,降至不足4元;插秧时,农场使用了同一类型的插秧机,不仅使秧苗深浅、株距一致,也使亩成本由原来的40元降至8元。据测算,秋收成本,也可由原来的每亩66元,降至每亩30元。

  农业标准化成为现实

  土地连片种植,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也使农业标准化成为现实。农场在品种选用、育秧、作业规范、作业标准、作业时间、管理模式上,实现了统一。仅以整地为例,农场使用机械旋耕,旋耕后的土地,深、平、细、净,达到了标准化要求。

  不仅如此,农业专业化分工,也得以实现。现农场育苗、插秧、整地、田间管理及销售,全部实现了专业化分工。

  村干部介绍说,走股份合作化之路,还有众多好处。

  一是农场凭借机械化优势,在完成自己耕作任务后,可为其他村屯进行有偿代耕。今春,农场在完成自己的整地任务后,出两台轮式拖拉机,为其他村屯代耕土地2250亩,获利2万元。二是农场全部耕地,由7个农户耕种,可使全村210名劳力,从土地上解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三是公益事业有了保障。由于村里采取了支部加农场的管理方式,支部书记也是农场的头儿,因此,农场收益的一部分,将被提取出来,作为村集体公益金。四是民主法治建设步伐加快了。村支书说,由于利益纽带把大家捆在一起,想一个人说了算,不行了。而是账目必须公开,议事必保民主,监督必得相互。最后,由于是规模生产,统一销售,农民不再是一家一户闯市场,因此,生产出的农产品,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