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0日电 自黑龙江晨报连续刊发了女孩姜巍被患有精神病的母亲关在家中十五年,近日从门缝塞出求助信的报道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热心的读者纷纷打电话为解救姜巍献计献策。多数读者认为,丧失自由的姜巍令人同情,不要再消极等待了,有关部门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积极解救姜巍。带着读者对姜巍母女俩生活的种种猜测和对姜巍的关爱,9日,记者开始尝试着与姜巍沟通,并颇费周折地将一封信传进了小屋,试图以此揭开小屋的神秘面纱。
姜巍微笑向记者招手
9日8时许,当记者再次来到动力区进乡街175号的东山宿舍楼姜巍家楼下时,意外地发现她家终日挡在玻璃窗上的白帘被完全拉开了。在记者观察的一个多小时时间内,窗口内很平静,也没有人影晃动。随后,记者又来到姜巍家的大门口,发现屋内静悄悄的,连一点动静都没有。邻居陈贵说,今天从清早到9时多,一直没有听到母女俩的说话声。
11时35分许,一个白色的身影在姜巍家的窗口前晃动了一下,紧接着,只见梳着长发的女孩姜巍站在窗口,隔窗向远处静静地望去。过了几秒钟,她一边望着窗外,一边开始用手中的木梳轻轻地梳起头发来。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很轻缓,也很柔和。这时,记者试图引起她的注意,于是站在窗户对面的马路上向她招手,但并未引起姜巍的注意。记者不断地变换所处的位置和方向,继续向姜巍招手。11时45分左右,姜巍好像突然发现了记者,她迅速地扎起头发,愣愣地朝记者所在的方向发呆。记者仍不断地微笑着向她招手示意,两三分钟后,姜巍脸上木讷的表情逐渐缓和下来,随后一只手也开始试探着抬到窗前,并缓慢地张开手指。慢慢地,姜巍的脸上开始露出了浅浅的微笑,向记者挥了挥显得有些僵硬的手。随着记者朝她不断地招手微笑,姜巍脸上的笑容灿烂了许多,手摆动的速度也快了起来。
12时许,记者试图将一封事先写好的信通过邻居递到姜巍手中,于是站在楼下用手比画着向姜巍示意“写信”。然而,尽管记者比画了许多次,姜巍好像仍未明白,她把一只手按在璃窗上,呆呆地望着记者,表情显得有些焦急。随后,记者又取出笔和笔记本,给她示范“写信”的动作。这时,姜巍好像明白了一些,也开始用手比画“写信”的动作。记者又从笔记本上撕下一页纸,折成纸条的形状,指向了她家旁边邻居家的窗口。姜巍思忖了一下,然后微笑着点了点头,她的笑容很甜美,也很可爱。
12时20分许,记者买来了一些水果和矿泉水,打算将信放在食品袋内,由邻居帮忙递进神秘小屋内。然而,邻居们说,现在只有姜滨蓝的弟弟姜幼之能将食物递进去,而且不会引起姜滨蓝的怀疑。记者立即联系姜幼之。就在记者上车离开准备去接姜幼之的一瞬间,姜巍把脸贴在了玻璃窗上,望着记者离去的方向,有些依依不舍。
书信传进神秘小屋
13时30分,姜幼之和记者一起来到姜滨蓝家楼下。姜幼之将买来的一只烧鸡、10个烧饼、10个韭菜合子、2斤桃、10瓶矿泉水以及记者买的食物一起放在了地上。姜幼之说,每个月他差不多都是送这些食物,有时买一些米和面,除了黄瓜、辣椒和柿子外,不买其他的蔬菜。他说,由于姜滨蓝耳朵不大好使,因此他每次都站在楼下喊姜巍的名字。
13时35分,姜幼之开始在楼下大声呼喊姜巍的名字,但是窗口没有一点动静。大约5分钟左右,姜巍走到窗前,向下看了一眼后又立即躲开了。不到一分钟,一个黑影在窗口闪动了一下,随后,戴着黑色面具的姜滨蓝迅速从一扇窗子跳到阳台上,将一个系着绳子的布袋扔到楼下。姜幼之刚刚将水果和矿泉水放在布袋里,姜滨蓝就快速地将布袋拉了上去(右图),然后转身把布袋扔进窗口,站在窗口的姜巍将布袋接进屋内。随后,姜滨蓝又转身将布袋扔到楼下,姜幼之先后4次将食物放入布袋中,站在窗口的姜巍一直微笑着主动和距离姜幼之不远处的记者挥手(左图)。送第三袋食物时,记者把事先写好的信也装进布袋,并拿着握在手中的一个纸条指向布袋,姜巍微笑着点了点头。直到所有食物被一一取进屋内后,姜滨蓝迅速地转身跳入窗口,就在关闭玻璃窗之际,她回过头朝着楼下的姜幼之说:“给我换一个煤气罐。”记者听到,她的嗓音很粗,声音也很低沉。玻璃窗被关闭后,记者向窗内张望了半个多小时,再也没有见到人影。
姜幼之说,他给姜滨蓝送食物时,她有时会要求换液化气罐,但考虑到姜滨蓝精神有问题,容易出现危险,姜幼之从不给她换。记者询问姜幼之,既然屋内没有水,那给母女俩买桃子能有水洗吗?姜幼之回答说,不知道屋内到底有没有水,以前也给母女俩买过桃子和黄瓜等,并没有出什么问题。
另外,9日下午,哈尔滨市动力区黎明街道办事处负责人给母女俩送来两本作文书和一些旧衣服。被姜幼之一起装进布袋中,送进神秘小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