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八百珍宝大拍卖 东北地区首届艺术品拍卖会见闻
2005-07-11 13:53:21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马晓雪 张鸣霄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7月11日电 从800件古今艺术珍品登台亮相的第一天起,哈尔滨的文化市场就被搅得滚烫。

  9日8时40分,距离开拍还有20多分钟,友谊宫国际会议中心就已买家云集。9时整,东北地区首届艺术品拍卖会准时开拍。随着拍卖槌的起起落落,哈尔滨市文化市场繁荣、经济实力雄厚的一个“音符”,已浓缩在这火热的拍卖现场。

  24次竞价只为争得一拍品

  开拍不久,王雪涛的一幅《花鸟图》第一次掀起了小高潮,拍卖师“起拍价100元”话音刚落,16号就高高举起了号牌。几乎同时,568号也举牌竞拍。二人都当仁不让,不断加价,经过近9次竞价,最终568号以2700元拍到该画。10多分钟后,王雪涛的《花卉手卷》又引来了激烈的竞拍。经过15次竞价,从4000元起拍的该画最终以6100元被拍走。颜伯龙的《花鸟四条屏》更是经过24次竞价,才尘埃落定。

  10日,瓷器拍卖专场刚刚开始不久,3号拍品一个“青花百寿方形茶叶盖罐”就成为诸多买家志在必得的热门。3位买家轮番出价,“500”、“1000”、“1500”……竞拍价格一路攀升,最终在7500元停下了脚步。经过24次竞价,536号终于获得该拍品。

  书画拍卖中,标有李可染、李苦禅、张大千、齐白石、黄胄、石鲁等中国书画名家名字的作品不断出现,令收藏界人士十分兴奋。

  和书画、瓷器热闹的场面相比,9日下午进行的玉器、杂项拍卖冷清了许多。一些收藏人士介绍:本来在收藏界,收藏玉器、杂项的就不多,而黑龙江省收藏该类艺术品的更是相对较少。由于懂行的少,所以很少有人敢于出手竞拍。另外,此次拍卖会上的这两类艺术品多属于一般收藏品,品相都不是特别突出,精品不多。

  大买家数次高价争拍珍品

  在此次拍卖会上,“18号”、“68号”、“568号”、“218号”、“66号”、“88号”、“111号”、“555号”、“98号”等10多位大买家频繁举牌竞拍。

  其中,一些大买家专门盯准拍卖价格较高的拍品。在书画拍卖中,“18”号以22万元拍得了李可染的《井冈山主峰图》,又以42万元拍得赵之谦的《果蔬》、康有为的《书法册页》,并以1200万元最终拍下本次拍卖会价格最高的书画作品《元人辋川图》。在瓷器拍卖中,“98号”、“111号”、“88号”则不断在数万元至几十万元相对价位较高的拍品上“较劲”。

  和这些大买家相比,一些小买家则对价位较低的艺术品更感兴趣。和这种两头热的现象相比,一些起拍价格在万元至数十万元的拍卖品却很少有人问津。

  一掷千万拍得《元人辋川图》

  书画拍卖中,吴冠中的《春》和盛懋的《元人辋川图》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虽然这两幅作品起拍价很高,但预展期间,仍然被多位买家暗中看好。

  拍卖《春》时,拍卖师“起价120万”话音刚落,68号就举牌将价加到了130万,紧随其后,18号出价140万,紧接着“150万”、“160万”、“170万”。几位男士举牌竞争正酣,突然一位女士举牌出价200万。全场哗然。在拍卖师的一句“巾帼不让须眉”中,该画以200万元成交。

  《元人辋川图》因起拍价高达千万,多数买家都持观望态度。拍卖师报出1200万元的起拍价后,全场陷入沉寂。就在大家纷纷议论该画可能流拍时,哈尔滨买家“18号”男士徐徐举起号牌,以1200万元拍得此画。

  传世古玉曾被尘封在衣橱里

  据介绍,这些拍品价值不菲,而人们为寻宝付出的艰辛有时要超过这些“宝贝”的价值。

  拍卖会上起拍价值最高的“元代盛懋山水长卷”,曾从国内流到俄罗斯,哈尔滨市一位商人到俄做生意时偶然在一小市场发现此画,买回收藏。后来这幅画在古玩市场又三易其主最终被一买家相中并拿到北京鉴宝。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史树青见此画后没说一个字,便提笔作跋《元人辋川图》。

  拍品中的“墨玉大碗”原主人当初并没把此碗当成好东西,只用一张破报纸裹起来放到衣橱里尘封多年。后一位朋友发现此碗为整块玉精雕而成,遂将此碗收藏。汉代“墨玉尊”是一位市民祖传三代的传家宝,其曾祖将此物从西安花高价买回收藏。“乾隆三希堂款龙凤白玉盘”的收藏者七下江南购得此盘。此盘的由来有两种传说:一说是英法联军进京劫掠之物流到民间,另一说是溥仪从紫禁城逃亡时带到东北。

  哈古玩商会会长盛万山委托拍卖的齐白石《草虫图》的由来,还隐含着一段珍贵的友情。据此次拍卖会首席拍卖师、黑龙江银通拍卖行张海涛介绍,这幅白石老人90高龄的画作原挂在白石老人孙子齐西来家的墙上。盛万山与齐西来是挚友,齐西来见盛万山对此画情有独钟,遂亲手从墙上摘下赠予挚友。

  冰城是外国艺术精品“宝藏”

  此次拍会上一些精美的外国艺术品格外抢眼,特别是日本、意大利、英国、俄罗斯的艺术精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较其他地区的拍卖会略胜一筹。据介绍,哈尔滨作为较早向远东地区开放的城市,保留了大量的外国艺术品,这也是此次拍卖会的特点之一。

  在众多的外国艺术品中,一把意大利小提琴倍受青睐。这把意大利小提琴长58.5厘米,全部手工制作。据小提琴主人刘洪臣介绍,这把琴最特殊的地方是4个钦轴都由牛角制成。虽然该琴至少有200多岁的高龄,但至今仍然可以弹奏,且音质悦耳。据回忆,大约15年前,哈尔滨市历史上第一个钢琴调音师将这把琴以500元卖给了他。刘洪臣一直将小提琴视为珍宝。

  “极品”在本次拍卖中流拍

  有些艺术品在此次拍卖会上流拍,但这只能说明它们没有遇到“伯乐”,并不能掩盖其真实价值。

  在杂项中流拍的1900年世界航海图,是主人苗先生多年前在一个旧物市场上花几十元钱买回家中的。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件航海图被苗先生的一位收藏家朋友发现,并鉴定为真品。据介绍,目前世界上现存由牛皮制作的地图已极为稀少,仅大英博物馆还有收藏。

  在流拍的名家字画中,黄胄的《狩猎图》可谓珍品中的“极品”。此图的主人曾将此图带到沈阳,找到国家级鉴宝大师杨仁凯鉴宝。杨老先生见到此图后特别激动,立即题跋《黄胄狩猎图妙品》。据介绍,杨老先生一生鉴宝题跋的名家字画很多,但能题为“妙品”的只有少数几幅。

  哈市收藏爱好者已逾10万余

  盛况空前的拍卖会结束了,也给哈尔滨市一直低迷的收藏文化市场带来新的转机。

  据省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哈古玩城总经理辛百详介绍,在哈尔滨市,不管是名家字画还是古玩瓷器,今年都价格翻番,形成了繁荣的卖方市场。仅一对并不珍稀的民国掸瓶,价格就从几年前的两三千元增值到现在的两三万元。哈市收藏爱好者目前已达10万余人,古玩、字画、瓷器、杂项的“大玩家”在哈已不下5000人。

  收藏界有句名言:“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在收藏拉动哈尔滨市文化繁荣的背后,有着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增强的强大支撑力。中国拍卖协会会长张延华就在本届拍卖会欣然题词“东北地区振兴,中华文化繁荣”,个中“滋味”不言而喻。

  ●小资料

  部分拍品作者简介

  盛懋字子昭,生卒不详,约在至正年间(1341—1368)。浙江临安人,元时移居嘉兴魏塘镇。其父盛洪亦为画师。幼承家学,后又入师赵孟頫嫡传弟子陈琳为师。画作笔墨精致,构思奇巧。擅作山水、人物及花鸟,笔力精劲,境界深奇。

  赵之谦(1829-1894)。浙江绍兴人。书法初学颜真卿,后专意北碑,篆师郑石如,能自成一家,尤以北碑写行书为其特长。擅花果树石画。

  王雪涛(1903.2.1—1982.11.24)原名庭钧,号迟园,河北成安人。是近现代著名的花鸟画家,对小写意花鸟画做出了突出贡献。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