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黑龙江省小城镇建设问题与出路
2005-07-11 15:41:3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刘小宁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11日电 尽管多年来黑龙江省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暴露出一些突出的问题。第一,缺乏整体规划,低效重复建设严重。虽然各村镇在建设中也都搞规划、上项目,但缺少更大范围的统筹和协调。有些建设项目追求的是个别村镇的效益最大化而非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缺乏协调性、全局性,导致重复建设、功能不强、资源浪费。第二,缺少长远计划,存在行为短期,破坏环境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对境内资源调查不细,保护措施不力,小城镇发展方向定位不准,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脱节。小城镇缺乏整体布局,对周边乡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第三,小城镇建设资金匮乏,建设进程缓慢。目前我省的小城镇建设普遍存在着资金缺口大,自身融资能力低,建设起点低,进展缓慢等问题。第四,劳动力素质偏低制约小城镇的建设水平。劳动力素质偏低使产业的转移和集聚障碍重重,只能在低水平上过度竞争。多数农民抱守重土安乡理念,造成农民、地域转移困难。第五,小城镇工业分散,规模效益低。工业及非农产业活动需要集聚,要求有能源、交通、通讯、金融、供水、供电、仓储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的支持,但现实中我省的小城镇建设往往存在着各自为战,难以上规模、上水平、分散重复建设、无力解决工业污染、产业结构趋同等现象。第六,小城镇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制度尚待完善。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科学规划、产业选择、创新机制、完善社保、保护环境、发展文明等多个领域。小城镇建设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协调联动和统筹兼顾。小城镇建设一要科学规划。小城镇要依托资源禀赋条件,突出重点、循序渐进。要结合小城镇的功能定位、统筹规划,形成既与中心城市衔接配套,又与周边村镇遥相呼应的综合效益高、整体功能强的城镇网络系统;二要发展立镇主导产业。只有大力发展市场潜力大、辐射功能强的小城镇,才能带动相关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从而促进农村人口及农村非农产业向小城镇聚集,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集,产生洼地效应;三要破除城乡壁垒。现行体制对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设置了不少的人为障碍,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进程。必须把城镇与乡村紧密联系起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工农、城乡之间的关系,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城乡社会、经济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优化配置;四要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小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进行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由于目前我省县乡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政府可支配的财力有限,很难支撑大范围和高层次的小城镇建设。为此,小城镇建设投入体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在政府投入逐步加大的基础上,运用市场机制,广辟资金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五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使农民能够真正从农村和土地上转移出来,就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责任编辑:朱丹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