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7月13日电(李华虹 乔蕤琳 记者杜筱) 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多学科联合确诊黑龙江省首例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引起的胆道梗阻,并打破传统术式采用ERCP内腔镜疗法,成功救治一名日籍女子。
6月27日晨,一位腹痛难忍,呕吐不止,全身皮肤明显黄染的日本少女来到哈医大二院普外二科就诊。经询问得知该患曾有新生儿溶血病史,但系统检查后发现胆道并无结石。普外二科副主任张建国教授同血液科、传染科、消化内科等几位专家先后三次会诊,经综合分析认为该病为一罕见病症,是由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引发溶血性黄疸,红细胞破坏过多,血色素中物质沉积导致的胆管梗阻。随着黄疸越发严重,会加重梗阻,如不及时救治,患者有生命危险。专家认为采用手术方法可以救治该患,但术中会出现大出血等并发症,且术后留置T形管给患者带来不便,于是张建国教授会同消化科吕志武教授决定采用ERCP微创疗法(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不开刀的情况下,排除梗阻。
此时,身为日本札幌医科大学教授的患者父母闻讯从日本赶来,要求回国治疗。但为避免途中引发合并症,7月1日晚5时30分,该患者接受了ERCP内腔镜治疗,将胆总管内梗阻物引入肠道。次日,患者排出残留物,全身黄染消退,疼痛消失,48小时后症状全无。张教授等专家的及时救治避免了患者可能出现的肝功能衰竭、急性胆道大出血及中枢性损害等后果。据了解,该患者为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日文外教,来哈一年有余,日前已痊愈出院。
责任编辑: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