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1日电 在20日黑龙江省审计机关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工作会议上,审计机关明确将民营经济纳入审计服务对象,审计机关表示,将采取多项措施,为民企当好“保健医”。
据悉,以往审计机关将为企业的服务定位在国有经济上,主要是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对民营企业很少涉及,我省审计机关把民营经济纳入审计服务范畴在全国也是一次创新。
据省审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审计机关组建20多年来,一直坚持顺应经济发展变化趋势、不断调整工作中心、重点、框架和模式。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为不断发展壮大的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已经成为审计工作必须关注和落实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省审计厅决定,在认真履行《审计法》赋予的对国有经济的监督职责同时,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充分利用审计资源,拓展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服务的领域和空间,为“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目标的实现做出积极的贡献。
这位负责人表示,针对部分部门违规对民营企业增加收费项目、超标准收费以及截留支持民企发展资金等困扰我省民企发展的“隐形三乱”问题,省审计厅将通过审计监督、服务、保障职能,为民企解忧。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要把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和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结合起来,在审计项目、审计方案、审计实施中,把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作为重要内容,认真查处和解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切实为民营企业减轻负担,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同时把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与规范财务管理、完善民营企业诚信体系结合起来,从规范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入手,促进民营企业建立健全自我约束、监督机制,逐步控制和减少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逐步提高财务收支、管理、核算、报表的诚信程度,提高民营企业诚信素质和诚信等级,增强民营企业依法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能力。
据了解,近几年来,我省审计机关在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尝试,通过多种渠道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已经得到了民营企业的认可。佳木斯市审计局在当地民营企业中就很有口碑,许多企业主动邀请审计人员深入企业,为他们提供业务咨询、规范内控、强化管理等服务,同时审计部门还主动成为维护企业权益的“保护神”。一次,该局为某民营企业进行财务核算时,发现由于税务人员对企业情况缺乏了解,企业财务人员对政策法规不熟悉,致使企业生产的本应免税三年的产品却征了税,累计多收税款达10万余元。审计部门主动与税务部门协商和沟通,税务部门给企业办理了退税,企业免受了损失。审计部门为民营企业服务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据悉,鉴于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在地区、行业、企业之间的不均衡性,我省审计部门将坚持实事求是,既长期规划又阶段性推进,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为民营企业的服务工作。近期将选准切入点,组织进行服务方式和内容的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审计机关要利用审计人员熟悉政策法规,财务、审计业务熟练的优势,主动无偿向民营企业推荐财务审计义务咨询顾问,与企业结成帮促对子,帮助民营企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促进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合理使用国债资金和银行贷款,完善民营企业信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