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7月21日电 目前“海鲜产品大量使用致癌化学制剂———孔雀石绿”的消息,在市民中引起关注。据了解,在南方一些城市的水产养殖业和水产品贩运中,“孔雀石绿”被普遍使用。那么,哈尔滨市的海鲜产品中究竟有无“孔雀石绿”呢?记者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多年来,哈市市场上的海鲜产品大多没有经过相关的检测检疫,其安全性令人堪忧。
摊主未听说海鲜还要检疫
日前,在道里一家海鲜市场内,一位卖“活螃蟹”的女摊主介绍说,她卖的螃蟹和其他海产品大多来自丹东,女摊主认为海里的产品不会有问题。
经销海鲜产品已经十多年的陈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卖海鲜十多年了,还从没听说过海鲜产品上市前要经过检疫的。我卖了这么多年从未出过问题,用不着检疫。”
市民孙女士坦言:“海鲜其实挺不安全的,每年都有赤潮发生,如果都不检疫,那么有毒的海鲜就会轻易流入市场。”
检疫制度还处于缺位状态
有知情人告诉记者,水产检疫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由于相关制度一直处于缺位的状态,鱼虾等海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前都没有经过检疫,捕捞出来就被直接端上了餐桌,极易引起疾病蔓延。
此外,冷冻的鱼、虾、蟹若保存不当就会导致挥发性盐基氨含量过高,人吃了就会中毒。还有的一些销售者为了保持新鲜,不惜使用“孔雀石绿”、甲醛等化学制剂。
专家检疫缺失后患无穷
哈尔滨市的一些食品专业人士指出,以鱼、虾、蟹为例,其安全隐患主要有:微生物,指各类海鲜的肠道及皮肤上带有各种细菌、致病菌和病毒等,有的是海鲜产品自身带的,也有的是受外界污染,细菌会导致产品腐败,而致病菌及病毒则直接影响水产品的食用安全。
目前人鱼共患病有200多种,其中大多是寄生虫病。寄生虫在鱼体中最常见,主要有线虫、绦虫等,当生食水产品时,寄生虫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胁。
据悉,“如何才能让消费者吃上安全、放心的海鲜?”是近年来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国家农业部已将鱼虾等海鲜产品纳入检疫计划,预计从明年开始全国都将开始实行海鲜产品上市前的检测检疫,现在已经开始着手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记者从哈尔滨市的相关管理部门获悉,现在海鲜产品的问题越来越多,他们已对此进行专项研究,以期采取“无公害认证”等相关手段,尽量让市民早日吃到放心的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