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1日电19日,生活报记者热线响个不停,哈市市民纷纷就《邻里文明公约(征求意见稿)》发表建议,为哈市第一个《邻里文明公约》的出炉献计献策。
立意突出德、理、情
市民们对《邻里文明公约(征求意见稿)》普遍欢迎,大家说这16条基本囊括了小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从德、理、情的角度出发,念出了百姓生活的三字经。
龙橡路居民曹文英说,如今毗邻而居的人们对传统美德缺少认同感,平时的宣传和教育也都流于形式,对某些居民的失德行为,往往缺少公众监督和谴责。《邻里文明公约(征求意见稿)》突出了德字,条条涉及公德问题,以后上墙可以让大家警醒。
电塔街居民于凯说,万事离不开一个理字,邻里相处也不能失理。居家过日子,谁都有自己的想法,相互之间也难免会产生矛盾,处理这些事时就要以理服人。《邻里文明公约(征求意见稿)》把小区生活中应遵守的规矩列出来,大家有了参照标准。
更多的市民则提出,邻里之间相处应以情动人,互相帮助、互相关心、雪中送炭的交往才能团结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邻里文明公约(征求意见稿)》对此专门做了强调,有人情味儿,贴近了百姓人家,贴近了普通人的生活。
内容还需细化
除了赞同之声,对一些条款小项,一些居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建议把一些小项分解细致,并噪音扰民、消防安全等内容单独列项,条款在措辞上也要进一步软化,减轻强制色彩。
建议街居民李立伟说,一墙之隔住着的邻居们,常常受隔音效果不佳问题困扰。自家夜半的音响、空调、搬物,都会影响邻家休息。条款中没有对此进行说明,应强调指出。市民陈先生对此款概括为:搬动物品轻拿轻放,音响适度,不噪音扰邻。
耀景街居民林志玲说,小区消防安全通道被挤占现象比较多,《邻里文明公约(征求意见稿)》第一条说的面大,第八条概括得又不全面,应单独列项说明。对此市民陈先生也提供了修订思路:消防安全齐抓共管,楼道畅通,不堆放物品。
人大代表给予关注
连日来,本报发起举办的邻居节活动,不但受到社会各界和居民群众的欢迎,也引起了人大代表的关注。19日,省人大代表滕玉生打来电话,就邻居节活动和邻里公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滕玉生说,他一直关注着邻居节的报道和进展情况,建和谐社会就应该从建立和谐社区开始,而邻居节对融洽邻里关系无疑是最好的载体,订立个文明公约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文明,希望生活报能把这项活动做好做大,未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