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7月27日电 既然电镀企业进行集中生产是工业生产的必然趋势,也是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外省市又提供了成功经验,那么本地的电镀企业老板们对此如何看待呢?哈尔滨市部分较大规模的电镀企业老总对此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
哈尔滨市金属表面工程技术协会会长邓金增:如何吸引企业集中是关键
从市场的角度看,集中生产可以有效规范价格,形成有序竞争。从产业发展角度看,集中生产可以给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竞争力提供广阔空间。从环保角度看,集中生产对废水、废渣集中处理,既能减轻企业负担,又能达到洁净化生产的目的。从管理角度看,集中生产又可以方便政府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尽管电镀企业集中生产有着一大堆好处,但是现在最难的还是如何把这些企业吸引进来。因为电镀企业集中生产,一定会选择离市区较远的郊区,这样产品的运距就会增大,成本就会相应提高。就拿我们房山制桶厂来说,如果运距每增加15公里,每只桶的成本就会在180元的基础上增加1.5元,每年按10万只桶计,成本会增加15万元。但是因为是集中生产,废水和废渣实行集中处理,治污成本会有所下降。我们现在每年虽然投入治污费用达到12万元,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还没有达到国家标准。我大致算了一下,实行集中处理后废水不但可以达标,而且成本每年还会降低4万元。
现在综合起来算,像我们这个规模的企业进行集中生产,每年成本会增加11万元左右。如果政府能够再给与一些优惠政策,从环保和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绝大多数正规企业还是愿意集中的。
哈尔滨银光电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和春:打击“小电镀”不可松懈
因为厂房拆迁,我们厂1999年从道外区迁到道里区,因为是租用的生产车间面积有限,一套比较现代的生产设备没法施展,生产不得不重新回到手工作坊时代。随着这家厂的整体改制,如今我们又面临着搬迁的命运。我们非常愿意拥有一个宽敞的、固定的厂房用于生产,从而结束奔波之苦。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愿意集中。
我们深受“小电镀”冲击之苦。我们厂一年在环保上的投入要达到17万元,再加上正常纳税和为职工上保险等费用,使得我们产品在价格竞争中完全处于劣势。比如镀锌,我们的产品1平方分米的成本是0.2元,报价要达到0.25元。而“小电镀”的报价只有0.15元,我们被打得哑口无言。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也愿意所有电镀企业集中起来。
但是,政府部门不能只是“集中了之”,应该加大对集中企业服务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小电镀”的打击力度。大家知道,环保投入占整个电镀企业总投入的75%%,而“小电镀”的环保投入是“零”,纳税是“零”,政府出台再优惠的政策也不会吸引非法“小电镀”的加盟。所以,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使这些“小电镀”逐渐失去生存空间,是对正规电镀企业最好的服务和保护。
哈尔滨市三泳铝表面精饰厂厂长崔永利:集中不应是简单的“退路进厅”
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是两大法宝:一个是质量,一个是价格。现在,我们本地绝大多数合法的电镀企业都处于一种尴尬地位:在质量上竞争不过南方企业,在价格上竞争不过本地“小电镀”。这是近年来南方电镀企业纷纷北上,本地“小电镀”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我们欢迎集中生产,但不希望这只是简单的“退路进厅”。如果只是简单地把电镀企业集中起来,“攒鸡毛凑掸子”,势必会进一步增加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削弱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们非常希望企业在进驻集中区后,在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下,能迅速成长为“参天大树”。
一方面,企业要不惜投入,到电镀企业发达的地区引进技术和人才,迅速提高产品的质量,应对南方对手的挑战;另一方面,企业要引进现代化的设备,迅速完成规模化生产,减少生产人员,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应对本地“小电镀”的冲击。因为受利益的驱使,“小电镀”光靠打是打不尽的,必须在政府和正规企业的双重打压下才能逐渐退出市场。当集中区内的电镀企业发展到足够强大时,那些“小电镀”自然就不会和我们“抢饭吃”,而不得不吃我们的“剩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