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胜利之旅走进宁安 莲花泡42英烈
2005-07-27 13:27:4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雪梅 杨宁舒 蒋国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27日电 近日,“胜利之旅”报道组走进宁安。从宁安市出发,向西南驱车50公里,经过雨后泥泞的乡村土路的颠簸,来到了渤海镇莲花三村。

  步行登上村东南侧的熔岩台地,远远望去,蓝天下,一座纪念碑威严矗立。

  为记者带路的渤海镇宣传委员翟仲钢,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宁安的著名莲花泡战斗。

  1936年2月,抗联五军一师在莲花泡进行休整。2月21日夜,驻东京城的日军700多人和伪军二十七团第三营为主攻部队向莲花泡秘密前行,妄图截住我军退路。2月28日,敌人呈月牙形向莲花泡包抄过来。战斗呈现不利态势,李荆璞师长命令由二团二连、四连担任掩护,大部队全部撤出战斗。四连在马伦连长的带领下潜伏在灌木丛中,日军指挥官林田中佐指挥扑了过来,马连长先开枪击毙了林田中佐,其他战士集中火力与敌人英勇拼搏。经过一场激战,马连长及全体战士壮烈牺牲。这次战斗,共击毙日军70多人,伤20余人。

  宁安市党史研究室负责人赵新华告诉记者,那壮烈的场面绝不亚于后来抗美援朝战斗中著名的松骨山战斗:连指挥员孟宪吉手捏着鬼子的脖子,嘴里还含着鬼子的半个耳朵;有一个战士的身上中弹七处,他爬了趟血印,用嘴咬着和另一个战士扭拖在一起的鬼子喉咙;马伦连长卧在大青石旁,睁着愤怒的双眼,用一支匣枪还在那里向鬼子瞄准。前面五十步远,一个鬼子军官的一堆碎脑骨与马伦的枪口成一条线……

  在莲花三村,记者多方寻找目击人。82岁的孟庆珍老人告诉记者,当年他大约十一二岁,他亲眼见到这场战斗后,全村的大人冒死全部出动,寻找牺牲战士的尸体。最后仅埋葬了42位烈士。这一切让孟庆珍老人记忆犹新,也是这一切激励他后来参加了抗联斗争。

  登上每一层岩石,记者仿佛都能读到可歌可泣的故事。狰狞的战场四周如今已变成3600亩的客土造田形成的水稻田,出产的大米有响水牌、镜泊湖牌、宁古塔牌,畅销全国。

  翟仲钢告诉记者,现在矗立的莲花泡42英烈纪念碑是1997年附近的东珠村黄氏三兄弟集资7000余元重新建造的。现在这个纪念碑已成为镇政府革命烈士教育基地,每年7月1日,镇上发展新党员都要到这宣誓。

 

孟庆珍老人讲述当年村里人寻找牺牲的抗联战士尸骨的情景。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