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北网哈尔滨7月30日电(记者 杜筱)黑龙江省喉癌的发病率居全国之首,达到十万分之六,部分患者喉全切手术后,丧失口语交流能力。而通过食管发音训练,有60%的患者恢复已说话功能。专家指出,对无喉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是提高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主要手段。
今天上午,数十位多年与癌魔抗争,经过发音重建治疗和长期艰苦的语言训练,终于恢复了说话能力的黑龙江省和香港的无喉患者以及黑龙江省广大耳鼻咽喉、口腔外科、头颈外科医务工作者聚集在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听取了香港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系的韦霖教授题为《游离组织瓣整复头颈部缺损的应用》的报告,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据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贾深汕介绍,当前世界流行的恢复发音的方法主要有食道发音、人工喉及电子喉发音和气管食管分流术发音,其中食管发音需进行训练,有60%左右能学习成功,恢复发音功能。食管发音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食管储存一定量的空气,借助胸内压力,如同打嗝一样,将空气从食管内副出,冲击食管上端或者咽部粘膜面发音,不需要借助工具或特别附加的手术即可进行说话,也比较容易掌握。由于黑龙江省特殊的气候条件,空气干燥、常年关门闭户、吸烟人数多尤其是女性吸烟者多以及环境污染和遗传等诸多因素影响,喉癌发病率居全国之首,并且逐年上升。因此,在黑龙江省对接受喉全切除手术,丧失口语交流能力的患者普遍开展食管发音训练,从而使他们成功恢复发音功能,是提高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主要手段。
另外,贾主任提醒大家,喉癌的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有的仅表现咽部异物感、声嘶,很容易误认为感冒、喉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容易被人忽视。凡是中年以上有长期的吸烟史,并且出现不明原因的声嘶、喉部不适时间超过3周者,应到医院进行喉镜检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喉癌治愈率的关键,一期5年存活率可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