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8月2日电 经过医院的精心调养,目前,姜巍的身体状况已经有了大幅的好转。为了让姜巍能够早日融入社会,哈市动力区团委找来一些与她年龄相仿的志愿者,每天到医院与姜巍交流、沟通。1日,记者来到了姜巍的病房,切身感受了姜巍与小志愿者们的真诚交流。结识了新朋友的姜巍感到非常愉快,这些小志愿者表示,通过与姜巍交流,使她们的假期更有意义了。
小志愿者走近姜巍
9时,记者在医院看到,两名与姜巍年龄相仿的小志愿者正在与她下跳棋。看到记者,姜巍兴奋地从床上跳了起来,跑过来拉着记者坐在她身边。记者发现,从来没有见过跳棋的姜巍,第一次与同伴一起玩,显得有些拘束。一名志愿者一边玩,一边认真地向姜巍讲解游戏的规则,另一名志愿者则坐在姜巍的旁边,耐心地给她“出谋划策”。姜巍的接受能力很强,几局过后,她就遥遥领先了。胜出后的姜巍笑得十分开心,病房里不时地传出她爽朗的笑声。趁着护士给姜巍吃药的时间,记者采访了这两名小志愿者。她们告诉记者,姜巍很可爱,她们都很喜欢她,也愿意和她交朋友。今年19岁的白玉是哈尔滨铁路第一中学的毕业生,刚刚被东北农业大学录取。白玉说,她很早就通过媒体知道了姜巍的故事。现在正值暑假,街道办事处通知她到医院陪姜巍一起玩。今天一大早,白玉就来到了医院,并给姜巍带来了一个装满幸运星和千纸鹤的精美玻璃瓶,还有《青年文摘》等书刊。另一名志愿者沈晓宇今年15岁,是哈尔滨汽轮机厂初二的学生,与白玉是表姐妹。她说,早上刚来时,姜巍看到她们很拘谨,不论她们怎样和她交谈,姜巍始终低着头,不说话。后来,她们开始教姜巍下跳棋,慢慢地,姜巍脸上露出了笑容,也能够回答她们提出的一些简单的问题了。
小伙伴们开心畅谈
下了两个多小时的跳棋,姜巍与两名小志愿者也逐渐熟了起来。11时许,小志愿者收起跳棋,把枕头直立起来,让姜巍靠在上面休息,她们坐在对面的床上,开始讲起学校里的事情。白玉和沈晓宇兴奋地告诉姜巍,学校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班级里有很多同学在一起上课学习,一下课大家就会跑到操场上做游戏。现在虽然放假了,但是同学们还经常相约一起出去玩,非常快乐。姜巍一直拉着记者的手,静静地听着,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白玉还告诉姜巍,下课时,她们还要做眼保健操来缓解疲劳,她一边说,一边给姜巍做示范。开始时,姜巍把手轻轻地放在脸上,有些迟疑,过了一会儿,她动作逐渐加快,而且做的很标准。当志愿者们表扬她非常聪明,动作做得完美无缺时,姜巍的脸笑得像一个红红的苹果。
爱好音乐的姜巍
在小屋生活时,姜巍就非常喜欢音乐,她常常弹着家里那架被妈妈摔坏的玩具钢琴唱歌。从小屋解救出来后,姜巍清脆的歌声时常回荡在医院的病房和走廊中。今天,记者给姜巍带来了一个MP3。吃过午饭,姜巍就开始插上耳机听音乐,当她听到《老鼠爱大米》这首歌时,高兴地跟着音乐哼唱。差不多一下午的时间,姜巍一直听着音乐,并反复唱着这首歌,还不时地被歌词逗得哈哈大笑。白玉和沈晓宇按照说明书教姜巍如何使用MP3,姜巍也拿出自己的食物与新朋友分享。看到姜巍对MP3爱不释手的样子,白玉耐心地劝说姜巍,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会影响听力的,姜巍看了看白玉,然后微笑着关掉了MP3。听了很多关于学校和同学的事情,姜巍兴奋地说,她也要出题考一考两个新朋友。她将近几天在电视里看到的一些脑筋急转弯和小常识讲给她们听,她出的题有时还真难住了同伴,三个孩子天真爽朗的笑声久久地在病房中回响……
姜巍吟诗惜别朋友
16时许,当两个同伴即将离开时,姜巍有些恋恋不舍,她轻轻地走到窗前,饱含深情地给她们朗诵起古诗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当姜巍将两个陪伴了她一天的朋友送到门口时,白玉和沈晓宇有些不舍,她们牵着姜巍的手说,她们会一直想念她的,有时间一定会再来看她,到时候给她带来更多好玩的。走出病房后,两名小志愿者告诉记者,通过与姜巍一天的交流,她们觉得很充实,也很有意义。姜巍与她们的年龄相仿,但是感觉差距很大。由于姜巍长时间被关在屋子里,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她的思想很单纯,也很幼稚,连样子和说话的声音都像八九岁的孩子。同龄人感兴趣的事情,姜巍都不知道。但是姜巍的文学修养和文笔比她们要好,她们也从姜巍身上学到了知识。虽然与姜巍交流的时间很短,但是相处得很融洽,她们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帮助她。
建立长久沟通机制
哈市动力区团委书记李焕蛟说,姜巍在被解救出来后,在调养身体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要让她融入到社会中。因此区团委从200名参加报名的青年志愿者中,找到一些与姜巍年龄相仿的优秀志愿者,从7月30日开始,每天到医院陪护她。通过交流,可以让姜巍逐渐地了解学校和她从未见过、听过的事情,使她循序渐进地融入社会。李书记还表示,区团委将建立起长期严格的制度,即使等到姜巍离开医院上学,他们也会派出青年志愿者不定期地与她沟通,直到姜巍能够完全融入社会之中。
短评这种心灵沟通好!
在把姜巍成功解救出来之后,我们面临着怎样使这位被禁锢了15年的少女,逐渐地融入社会,逐渐地与同龄人能够交流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全社会都密切关注的问题。动力区团委为此动员了一批年青的志愿者,让他们分期分批地来到姜巍的身旁,与姜巍一起谈学习、讲生活、聊她关心的事情,这种做法是很好的!
这种做法好在从实际出发。姜巍被解救出来之后,除了恢复身体,加强营养,治疗保健之外,更需要精神食粮。身体的恢复是比较容易的,更大的问题在于思想上如何与当前社会融为一体,动力区团委从实际出发,找到了这种心灵问题的好方法,表现出他们的务实作风和责任感。
这种做法好在适合青年人的特点。姜巍长时间脱离社会,许多同龄人习以为常的事,对于她来说都是陌生的。怎么能使她逐渐适应外面的现实生活呢?生硬地灌输显然是不可取的,把同龄人送到她的身边,就显得很自然,使姜巍易于接受,也易于收到好的效果。这是一种工作艺术。
姜巍是一位让哈市人民牵肠挂肚的少女,人们关注着她的命运,她的命运又折射出我们这个社会的温暖。报道姜巍、解救姜巍都是为了使她能在我们的社会里健康的成长,而不是为了什么新闻效果和政绩。这就使我们对姜巍被解救后的情况更为关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动力区团委的工作更是值得称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