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关注“振兴”背景下黑龙江对俄贸易
2005-08-02 14:55:14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2日电 俄罗斯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的国家,其轻纺、日用品和食品的一半以上需要进口,同时,俄市场对独联体国家和周边国家有极强的辐射力。正当黑龙江紧锣密鼓地扩大对俄贸易时,一些国内发达省份也看到了俄市场蕴含的商机,纷纷主动与俄方联系,开展对俄经贸活动。

  一组数据也体现了黑龙江省正在面临的竞争:近年来,浙江企业积极拓展俄罗斯市场,取得了明显成效,浙江产品在俄罗斯市场上越来越受到欢迎,2003年,浙江与俄罗斯进出口贸易额为11.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劲增69.3%,其中出口俄罗斯8.33亿美元,增长59.6%;自俄罗斯进口3.2亿美元,强劲增长100%。

  据了解,目前浙俄之间未列入海关统计的民间贸易量更大。浙江在俄罗斯的境外投资已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到2003年,俄罗斯已成为浙江境外投资前十位的国家之一。

  一些来自俄罗斯的商人也开始直接深入到内地的其他城市去采购商品,他们认为如果在哈尔滨购买南方原产地的货物,经过中间商的层层加价,商品就会贵出很多。俄商与其在哈尔滨坐等中间商把货物几经转手,不如直接到生产地采购,这样不但价格便宜,挑选的余地也大。同时浙江、上海、广东等地的厂商纷纷前往俄罗斯洽谈,给出的条件非常优厚,所以俄商就较少光顾哈尔滨了。目前来看,能吸引大量俄罗斯客商来黑龙江省的只有“哈洽会”。“哈洽会”一年一次,而且展会只有7天时间,这让很多国内外厂商感到意犹未尽。作为对俄贸易的一个全局性举措,“哈洽会”以其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物流形成的“会展经济”及其搭建的交易平台成为中俄边贸的盛举。

  哈尔滨本应是中俄贸易链条上最重要的一环,巨大的俄罗斯市场对于振兴哈尔滨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地缘、亲缘、对俄贸易优惠政策及对俄贸易经验等方面来讲,中国其他城市都无法同哈尔滨相比,这也是哈尔滨建设东北亚国际经贸城的主要依据之一。然而,大量的俄罗斯商人正在“抛弃”哈尔滨,把目光转向了沈阳、北京、上海、深圳……在那里,他们得到了更广阔的市场、更丰富的货源、更周到的服务。只有实现对俄贸易的战略升级,形成大经贸大流通的对俄贸易新格局,才能凸显哈尔滨在对俄贸易中的枢纽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心城”。

  现阶段,黑龙江省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对俄出口生产体系,以俄罗斯市场为导向,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梯次生产体系。可以在口岸等边境地区建果菜生产基地,设立清洗、加工、包装、批发车间:发展已有的木材加工企业,除向原欧亚国家出口外,应研究向俄罗斯市场返销家具等木材加工产品的可行性。在铁路沿线和公路沿线城镇建加工厂,在大中城市发展对俄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产品加工、轻纺工业等产业,形成口岸地区与内陆市县联手发展对俄出口生产加工业,共同开拓俄罗斯市场的新局面。在发展对俄贸易的同时,更应有针对性地对俄市场进行调研。

  俄远东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在该地区设立造纸、采矿等资源加工基地,不仅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还能有效地缓解黑龙江省部分能源紧张的局面。另外,鼓励更多黑龙江省企业到远东地区搞房地产、筑路、修桥等基本建设投资,也会增加外汇收入,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

  根据俄罗斯、东北亚乃至亚太市场的需求和黑龙江省经济的特点,应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把外向型产业作为我省的支柱产业,吸引南方企业来我省投资办厂。可首批选择几个行业,吸收国内外资金和先进技术,组建跨地区企业集团,甚至跨国企业集团,把建立对俄出口生产体系做大做强。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