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3日电 5年前,黑龙江省百姓对漂流这个旅游项目还很陌生,如今,漂流在黑龙江省已经遍地开花,成为黑龙江省夏季旅游支柱项目之一。记者通过采访发现,黑龙江省漂流行业在安全防护、市场开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始显现。对此,专家也呼吁,如果黑龙江省漂流继续无序发展,很有可能成为旅游业的“鸡肋”。
缺少行业规范
据省旅游局提供的数字,黑龙江省大约有20条河流在开发漂流,并且不止一个漂流段。记者了解到,虽然我省各地开发了众多的漂流段,但却没有明确的行业规范。开发漂流的门槛非常低,经营者从相关部门获得河道的使用权后,清理一下河道、买几个橡皮筏,就开始搞漂流,必要的安全设施、救生设备,漂流点普遍配备不足。橡皮筏漏气、游客落水而前后又没人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此,省职工技术学院旅游专业副教授吴琼认为,大众旅游项目的首要因素就是安全,而漂流作为大众野外水上运动,本身就存在危险性,安全尤其重要。但漂流的开发者大多不愿把太多精力放在安全上。建立行业规范,实行行业准入制度是防范危险发生的最好办法。吴琼认为,行业准入应对河道平均水深、河道宽度、河水流速以及橡皮筏的质量、救生员的多少、安全点的设立等指标上设定强制标准。
粗放发展项目单一
“早上出发,到水里漂几个小时,晚上回家”,“漂过一次就没有必要再去了!”这是很多人对于漂流的感受和体会,漂流旅游似乎有些单调。对此,曾做过导游、领队,某高校旅游教研室任教的青年教师刘宏申认为,游客的这些感受表明,我省漂流行业不够细腻,发展过于粗放。刘宏申告诉记者,在旅游发达的地方,漂流是和很多项目结合在一起的,比如北京周边就把漂流和农家乐、种植游、采摘游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而我省并不缺少这样的资源,但还没有结合成功的例子。同时,我省漂流旅游还存在层次开发不清晰的问题,河流的深浅缓急不一样,根据深浅缓急的不同,可开发出休闲、探险等不同的漂流项目,但在我省的漂流行业中还没有明确的区分。刘宏申说,漂流一般要几个小时,在这几个小时中,游客会累、会饿,在河岸上设些停靠站,既可以解决游客的问题,还可以增加景点的收入,但目前在我省漂流点中设停靠站的还不多。
无序竞争导致微利
记者了解到,现在省内漂流点对待散客的价格一般是每人40元,如除去给旅行社的提成,门票价格已经大大低于国内同类项目。而近两年漂流景点增多,游客有限,漂流点能保证利润并继续开发投入吗?省职工技术学院旅游专业副教授吴琼认为,“旅游项目开发初期暴利;被迅速模仿,压价竞争,微利;进一步压价,开始欺骗游客;因欺骗游客,整个行业不景气;管理部门长期整顿,旅游项目缓慢恢复,但不如从前。这是很多地区旅游开发过程中曾经走过的弯路,目前我省的漂流行业也出现这样的苗头,并处于微利阶段。因为微利,不愿对漂流进一步开发和投入,游客也会对没有新意的项目失去兴趣,漂流最终可能沦为旅游业的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