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8月4日电 题:如此铺张浪费,为什么?
用啤酒做喷泉,不知道算不算哈尔滨人的一大发明。但我们想问这是为什么?
追求轰动效应?打造全民的狂欢节?向往昔日“东方小巴黎”的浪漫?或是凸显社会富足时代的来临?在哈尔滨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城市,在整日为生计奔波的下岗职工、农民工们茫然的目光中,“啤酒喷泉”,能喷得出曾经的“东方小巴黎”的浪漫吗?那黄黄的、泛着泡沫的近百吨啤酒,能给市民带来节日的欢乐吗?好像没有。我们记者在很多市民的惊诧中,看到更多的是惋惜、心疼、反感甚至愤怒!
“啤酒喷泉”无疑会让企业出些风头。但是,这个挥霍无度的广告效应是负面的、不健康的。“啤酒喷泉”是不良企业文化的拙劣之作。为铺张浪费鸣锣开道,这样的企业形象是丑还是美?这种行为激发的是消费者更强的购买欲还是反感?“啤酒喷泉”这种低俗的策划,是一家知名的百年企业应该采用的吗?企业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哪儿去了?
“啤酒喷泉”给城市带来的不是光彩,而是抹黑。“喷泉灌酒”,让人不禁想起了大款的斗富烧钱。烧钱不仅不能显示富有,反而暴露了烧钱者的贫穷。时下,冰城正展开“城市精神”大讨论,市民总结出了“艰苦创业,众志成城,自强不息”的城市座右铭。这与“啤酒喷泉”,哪里有半点相通的地方呢?
党中央、国务院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也与“啤酒喷泉”格格不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主席曾指出:“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90吨啤酒是你的,但你无权浪费!温家宝总理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有关部门在批准“啤酒喷泉”时,想到领导人这些谆谆话语了吗?
众所周知,现阶段社会还存在着贫富差距,这也是我们党和政府建立“和谐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但不要忘了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人喝不起啤酒。面对“啤酒喷泉”,他们会怎样想?要知道,生产90吨啤酒所消耗的1.8万公斤大麦和大米足够一个普通三口之家吃上32年;而消耗的1800吨水,是54户城市居民一年的用水总量。这如何能让他们不反感,不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愿意看到的吗?
“啤酒喷泉”,喷出的不是浪漫与欢乐,而是粗俗、铺张浪费和对劣势群体辛苦劳作的藐视。“啤酒喷泉”,不仅像老百姓说的那样是“败家”,更败坏了我们城市的文明形象,败坏了中央所倡导的节俭风气和我们社会应有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