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4日电 题:梧桐河畔又见炊烟--鹤岗军民携手保家园侧记
欢庆的锣鼓敲起来、质朴的秧歌扭起来、泥鳅鱼和“笨”鸡蛋送了来。
4日中午,在鹤岗市东山区东方红乡小山村举行的送别仪式上,小山村及临近几个村屯的农民们将这些简单的东西送给已在出现险情的梧桐河(松花江的一条支流)大堤上坚守了6天6夜后即将撤离的省军分区驻萝北县边防某团的110名解放军战士们,以表达他们对解放军战士击退洪水、保住家园的感激之情。
6天6夜以来,梧桐河的洪峰来了,又退去了。乡亲们撤了,又回来了。中午时分,炊烟又袅袅升起,鸡鸣狗叫声重又此起彼浮,小小村庄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乡十余万亩农田和1500户住户的房舍能够保住,靠的是全市上下、特别是解放军战士们的支持和支援。”站在7月30日差点失守的梧桐河大堤上,东方红乡乡长汪连慧深有感触地说。
据汪连慧回忆,7月28日,乡里就接到了鹤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通知,称由于连续几天的强降雨,梧桐河东方红乡段将迎来高水位的洪峰。
接到通知后,汪连慧马上组织了120名乡村干部和农民开始到大堤上巡察。此时,大雨下一直在下,没有丝毫停的意思。汪连慧和鹤岗市及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热线电话也始终没有中断过。后来,汪连慧得到确切指令,称梧桐河洪峰将于7月30日中午前后,通过东方红乡段。
接到通知后,汪连慧马上通知疏散村民,在老人、妇女和儿童撤离之后,汪连慧带着村民和市、区派来的支援人员共五百余人冒着大雨去加固大堤的险工弱段。
但河水涨得太快了,短时间内就比前一天长了1米多,水位离坝顶只有10余厘米高,并多处出现管涌。在西股流段,河水已漫过大堤,中间最低洼处已冲开一条十几米长的大口子。用泥沙筑成的大坝眼看就要崩溃。如果大坝崩溃,在大坝西侧的东方红乡十余万农田和1500户村民的房舍将被洪水所吞没。
正在此时,省军分区驻萝北县边防某团的110名解放军战士即时赶到,他们和部分干部群众跳进齐腰深的水里,手拉着手,排了三四排,筑起了一道“肉体堤坝”,挡住了水势。同时,其他的几百名军民喊着口号搬运沙袋,投向了决口处。谁都记不清已投下了多少袋沙袋了,两三个小时后,被冲开的口子才完成了合龙。此时雨停了,风也住了,人们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就在梧桐河大堤出现险情的同一天,鹤岗市的元宝山水库也出现了重大险情。这个始建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设计泄量306立方米每秒的病险水库,当天最大的入库流量达到了326立方米每秒,这致使它的溢洪道闸门被冲毁,并造成了下游靠近市区的鹤立河河水的泛滥,直接影响鹤岗市区的安全。另外,五号水库、小鹤立水库等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险情。在鹤岗市上下的一致努力下,虽没造成人员的伤亡,但该此鹤岗有1976年有气象水文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强降雨和洪水仍造成了较大范围的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该市共有4116公顷农田被淹,7254间房屋进水,291间房屋倒塌,3个工厂和9个煤矿受淹,3座桥梁、17座桥涵和25公里山区公路被冲毁……
灾害发生后,鹤岗市对灾民进行了妥善安置。为他们提供了住处、饮用水、面包。4日,在鹤岗市南山区富力小学,因住房被泡而在此“避难”的退休矿工丁立正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地表达他对政府、社会的感激之情。
由于河水水位上涨出现顶托,雨水无法排出,鹤岗市一些低洼地区均不同程度出现了内涝的现象。记者所到之处,会不时见到挖沟机忙个不停,抽水泵马达轰鸣。“我们没有等和靠,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寻求自救。”一位基层干部临分手之前,语气坚定地对记者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