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老工业基地“开不动”数控机床?
2005-08-06 07:34:20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王 哲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6日电 由哈尔滨市总工会主办的数控机床操作大赛,日前在哈理工大学结束,51名选手进入了决赛,其中7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这是哈尔滨市首次将数控操作工纳入通用工种,标志着我市技工培养已朝着高学历、复合型方向发展。然而比赛中透露的数字却显示出哈尔滨市数控操作工基本工艺等基础知识薄弱、实际操作能力差等弱点,并折射出我市数控加工人才短缺的现实。

  理论考试:30分的基本工艺知识平均仅得十几分

  据了解,此次数控机床操作大赛共分为理论和软件应用两部分,其中理论考试占考试总成绩的30%,软件应用占70%。理论考试主要是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出题者预计30分的基础知识试题,参赛者不得满分也应得20多分。可出人意料,51人的平均成绩只有十几分。据评委老师介绍,数控加工区别于传统加工,不仅要求工人要完成某、道工序的加工,而且能够独立完成工艺设计,确定刀具参数、加工方案等产品加工的整个过程,而对工艺、刀具选择等基础知识的不了解,在实际生产中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操作考试:软件应用不熟练只有4人完成全部题目

  据介绍,软件应用比赛的题目并不难,仅达到国家《数控操作工等级要求)的中级水平,试题共3道,即用“CADCAN"、“CAXA"、“UG'’软件进行三维实体造型,后置处理,生成所需的数控加工程序,这主要是考查工人在实际操作中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已熟练掌握手工编程的参赛者由于平时应用少,软件应用显得不熟练,影响了速度,在规定时间内只有4人完成了3道参赛题目。比赛过程中基本功不过硬的现象更明显,如读机械图,是数控机床操作的先决条件,读图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决定产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可不少参赛者一上来就卡了壳,致使比赛没办法进行。

  软件应用比赛结果也不尽如人意,以数控车工为例,比赛中虽出现了95分的高分,但整体水平差距明显。据了解,51人中交上答案的只有15人,其中8人成绩不及格,且仅得十几分的有5人,还有一人只得了3分。我市数控加工人才的水平较经济发达地区相去甚远,数控人才缺乏已成不争的事实。

  赛后答疑:参赛选手不知自己差距赛后无人提问

  与往次大赛不同,此次大赛为达到提高工人技术能力的目标,在比赛结束后,大赛筹委会还安排了评委答疑的项目。但出人意料的是,赛后竟没有一人提问。大赛评委只好详细为参赛选手分析了赛题的内容,并指导此次软件应用比赛应从哪里人手、会出现哪些问题等。答疑会变成了课堂。

  据哈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教师王义文介绍,今后的的机械加工精度越来越高,形状越来越复杂,产品质量要求更高,大部分传统加工没办法完成,数控加工势在必行,数控力旺人才的匮乏,将直接导致加工水平低下,进而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专家认为,加快数控操作工的培养势在必行。

  相关链接全国数控人才缺口60万

  据悉,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技术工缺口60多万,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和维护人员更是严重不足。尤其是专业理论知识层次较高和具备一定动手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更显紧缺,目前在企业中所占的比例不足5%。

  目前具有数控知识的模具技工年薪最高达30万元,一些企业甚至开出了月薪6000元但在人才市场上却找不到相关的人才,高层次的复合型数控人才的月薪要价更是在8000元以上。可以说,数控人才已经成了人才市场上的“高薪灰领”。

责任编辑: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