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7日电 对东北虎进行心理观测,可以了解它们的个性特征,这对圈养东北虎的野外放生非常有帮助——这项有意思的工作,北大心理学系的苏彦捷教授已开展了两年。
被圈养后领地大大缩小“森林之王”脾气变不少
苏彦捷教授一直从事个体心理能力的发生发展研究。在动物个性的研究中,灵长类是她熟悉和经常借助的动物。2003年,苏彦捷偶然认识了哈尔滨东北虎林园的刘丹,当时,他的虎林园已经有了300多只东北虎,苏彦捷教授和刘丹一拍即合,于是决定把这项动物心理研究放在虎林园进行。
哈尔滨的东北虎林园1.43平方公里;现已拥有500多只东北虎。苏彦捷和她的学生在两年中借鉴人类人格的研究方法,对圈养东北虎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定,从几个方面解释和区分了东北虎的个体差异。
他们发现,圈养东北虎的个性与遗传、生理状态、社会关系、养育方式等有着密切的相关。而对东北虎这些个性的研究,对东北虎野化放归个体的挑选,非常有帮助。
苏彦捷教授说:“鉴于东北虎野外个体已濒临灭绝,人工圈养东北虎成为保护东北虎的重要手段。”但与野外相比,人工圈养条件下,东北虎个体活动空间被大大减少。野生东北虎的“领域”广阔,通常雄性可“占有”600~800平方公里,雌性可“占有”300~500平方公里,同性之间彼此独立。但在人工圈养条件下,东北虎个体的家域存在着严重的重叠现象,东北虎由野外的独居生活变成了圈养的群居生活。
苏彦捷认为:“这种生存状态的改变带来了圈养东北虎一系列行为的改变。”
好斗鲁莽邋遢 雌虎怕生紧张更爱干净
苏彦捷教授和她的学生两年中对256只东北虎进行了观察,并对它们的特点进行描述,比如:一只老虎对周围出现的新鲜事物保持非常高的兴趣,总是喜欢去探索,我们就把这种特点定义为“好奇的”。最终他们发现可以从几个大的方面将东北虎个体区别开来,如威严好斗—软弱受欺;合群亲近—叛逆离群;怕生紧张—信任放松;鲁莽邋遢—稳重整洁;内向慢性—外向积极等。
圈养东北虎的个性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在威严好斗、鲁莽邋遢这两个方面,雄性东北虎得分显著高于雌性。在怕生紧张方面雌虎得分显著高于雄虎。
同时,他们发现人工喂养的小老虎与母虎抚养的小老虎相比有较大差异。人工喂养的小老虎比较合群,性情比较温顺,不易攻击其他人或老虎个体,动作表现也比较沉稳。这说明早期抚养方式对东北虎个性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个性影响野外生存 老虎回归自然尚需时日
北大这次对圈养东北虎个性心理的研究对虎园的东北虎生存有什么帮助?
苏彦捷希望她的发现能为东北虎野外放归工作提供一些背景数据。野化放归是通过人工的训练和培养,将那些优良个体放回自然状态下生存,最终实现一定规模的野外种群。从实践中发现,人工饲养条件下的老虎个体,因缺乏相应的生存环境,许多能力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人们必须模拟野外的环境,训练老虎具备相应的野外生存能力。一个合格的野化放归老虎,应当具有优良的生理特性和足以应付多变的突发事件的个性潜能。
作为哈尔滨的东北虎林园的主人,刘丹十分支持这次科研。但他同时表示,东北虎回归大自然的工作很艰巨,估计需要50年左右的时间。”
野外调查证实我国境内的野生东北虎数量不足15只,且多是穿越于中俄边境地区的游荡个体。东北虎已成为濒临灭绝的物种,被国家确定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