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哈尔滨暑假调查--学生:比上学更累 家长:负担加重
2005-08-09 06:44:0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黑龙江晨报记者集体采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9日电 又到了放暑假的时候。孩子是怎么过暑假的?他们有什么打算?不放假的父母又是怎么给孩子安排暑假的?带着这些问题,连日来,记者对哈尔滨市的100位家长和100名孩子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孩子的假期都被父母安排成“无假”的了。对此,有关社会学家认为,学校和社区应更多地承担起暑假照看孩子的责任。

  从7月20日开始,哈市的中小学相继放暑假了。连日来,记者就“你是怎样过暑假的”、“你希望和谁一起过暑假”等问题,对哈市内100名9岁到15岁的孩子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哈市有78%的孩子每天要上2个或4个补课班;有10%的孩子被父母送到看护班,全天在那里写作业;有8%的孩子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过暑假;还有4%的孩子是自己在家,或有时跟父母去上班来过暑假。这些上补课班或看护班的孩子表示,虽然学校放暑假了,可是,他们却被父母安排了大量的学习任务,有时一天要奔波于4个补课班之间,而且还没有同学为伴,这样的暑假生活让他们感觉比上学还累。

  在哈市69联中上初一的黄威,是一个开朗、健谈的男孩,可是在与记者交谈他上补课班的感受时,他却一副很苦恼的样子。他告诉记者,这个暑假妈妈分别在南岗区和道里区给他报了英语、作文和绘画三个补课班。黄威说,每天上午8点半之前,他要从南岗区的黄河路赶到博物馆上2个小时的作文课,中午就由爸爸或妈妈陪着他在博物馆附近找个地方吃午饭,没有睡午觉的时间,因为下午1点之前,他还必须要赶到道里区新阳路的张老师家,补习2个小时的作文,接着从3点半开始,他还要在新阳路上的一个特长班学1个小时的绘画,每天晚上6点多才能回到家。黄威痛苦地说,他们班上有很多孩子都像他一样,每天奔波于几个地方补课。他真希望学校还是不要放假好,放假比上学还累。

  从调查问卷上显示,大多数的孩子希望在暑假里能和同学、朋友在一起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可以去外地旅游,可以每天都能上一会儿网等等除了学习以外的事情。然而,记者了解到,假期里只有8%的孩子曾经在家长的陪同下参加过一些活动。

  在哈市花园小学上四年级的璐璐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很喜欢唱歌,平时在学校也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演出,而且参加这样的活动让她感到很开心。可现在放暑假了,学校没有组织任何活动,她只能每天在家写暑假作业。璐璐说,她最希望社区能开展一些比如演讲、歌舞表演、制作板报等有意思的活动,她和小区内的小朋友都会很愿意参加的。

  放暑假时,很多孩子还希望可以参加夏令营,可以出去旅游。家住哈市南岗区花园街的刘明今年上初中二年级,采访时,他刚从补课老师家回来。刘明对记者说,他现在每天都在忙补课、练特长,可这些他一点都不感兴趣。他说,他最希望可以在暑假里出去旅游,去海边看看大海,或者参加以接触大自然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可以放松一下心情。可现在,假期补课的学习压力太大了,放假和上学根本就没什么差别。

  可以每天都上网,也是一部分学生的暑假愿望。在哈市第53中学上初一的孟杰告诉记者,放暑假他就想在家上网,看看动画片,和同学聊聊天,再玩一些上学时没时间玩的网络游戏。可是,妈妈不放心他,担心他上网学坏,刚放假就把家里的宽带停了。孟杰说,他现在每天一个人在家,就只是写大量的作业和看电视,想找同学聊天就只能靠打电话了。

  在采访中,大多数双职工家长认为,一年两次的假期是他们家庭负担最重的时候。有近80%的家长表示,假期孩子无人看护,对孩子的安全和吃饭问题感到担心。还有10%的家长是安排孩子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但他们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不放心。还有10%的家长担心孩子在家染上上网、打电子游戏成瘾的疾病。

  在哈市第七医院当护士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她的爱人在哈市电信公司上班,孩子亮亮在宏伟小学上五年级。陈女士说,孩子放暑假了,可家里也没有合适的人帮着照看,看到同事家的孩子都被送去上各种补课班了,一方面担心孩子不补课学习会落后,另一方面,目前也没找到适合孩子呆的地方,最后决定还是随大流,给孩子报了英语、数学和书法3个补课班。陈女士说,孩子自己非常不愿意去补课,可是,做家长的也没办法,孩子每天补课虽然感到很累,可做家长的也并不轻松。在物质上,陈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3个补课班学费是1200元,每天的交通费和午餐费一个人最少也要15元,而且有时自己也要陪孩子在饭店吃,一个暑假就需要2000余元的费用。这对像她这样的普通双职工家庭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而且,孩子在外面上课、吃饭,家长也很担心孩子的安全,担心孩子过马路、担心孩子吃坏肚子、担心孩子逃学,所以,她每天都要给孩子的老师打好几个电话,才能放心工作,在精神上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陈女士说,这样劳民伤财的事,她也不愿做,而且孩子能不能学到知识、成绩能不能提高也是个未知数,可她实在是没有办法,她真希望学校或社区能成立一个照看暑假孩子的机构,帮帮像她这样“无假”却要照看“有假”孩子的家长。

  对于假期孩子没有人照看,中小学生假期生活枯燥的问题,一些社会学者纷纷表示,教育部门和社会有责任承担起假期照看孩子的义务,确保孩子过一个丰富多彩的假期。

  省社科院社会研究员董鸿扬认为,关注孩子的暑假生活,为孩子创造平安、快乐的暑假生活氛围,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都应各尽其能。董鸿扬说,国家虽然提倡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每年近3个月的假期,学校除了给孩子布置大量的作业之外,并没有对孩子实施相应的教育和管理。不应该是学校留了假期作业就了事,其他的统统交给家长。董鸿扬表示,目前,哈市的教育资源有限,经济条件又不足,所以,还没有足够的条件建立正规的临时性教育机构,这就需要我们利用社会上现有的资源,如学校来协助双职工家长完成对孩子假期的教育和管理问题。董鸿扬建议,学校可以利用其场地、教室,在假期里开展一些运动会、棋类比赛、文体活动和手工制作等活动,既适合学生参加,也方便老师管理。

  哈市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周老师认为,近些年,社区在解决老人和中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社区也有责任充分发挥其现有的条件,协助家长完成暑假照看学生的任务。周老师建议,社区可以利用其场地、人员,建立图书室、活动室等活动场所,组织开展适合孩子参加的一些活动,还可以组织一些退休人员来照看孩子。此外,哈市内的一些文化场馆、文艺单位等也应多开展一些公益性的活动,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公德和公益心。

责任编辑: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