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2日电 11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杨振岭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救助漠河一名患有白血病的17岁少女,他成为我省第五例无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找到了与自己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的供者是幸运的,仍有成千上万的白血病患者没有找到供者,还在生与死之间苦苦挣扎。据有关专家分析,我省建立一个10万人以上的捐献者资料库,才能满足省内移植病人的检索配型需要。
据血液病专家马军介绍:我省白血病发病率较高,为6.9/10万,每年新增病例约1万人,其主要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儿童占50%%以上。他们大多数需要做干细胞移植手术来救治。
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在于患者与捐献者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间相合率为25%%,非血缘关系中HLA相合率为1/400 1/10000。现在20岁以下的青年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一旦患病,只能依靠非血缘关系的志愿者提供造血干细胞。
据省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栾淑琴主任介绍:黑龙江省分库自2003年5月成立截至目前,共采集志愿者血样一万余份,录入检测HLA资料约8000份,初次HLA配型相合50人,高分辨配型相合24人,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5人,为临床提供检索配型8人次。其中每一份资料的形成,都需要宣传、动员,采集志愿者血样,进行HLA检测,为白血病患者及医疗机构进行检索配型和查询,这些工作的完成,约需要600元。但目前,检测费用只是靠总库下拨的有限资金支付,资金不足严重限制做血样的数量。
据省红十字会秘书长邵玉滨介绍:为了鼓励社会力量向红十字事业的捐赠,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中国造血干细胞捐赠者资料库的建设与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人道主义服务工作属于十项“红十字事业”之一,捐赠者可以享受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全额扣除的优惠政策。